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董志翘谈训诂学与汉语史研究的关系

发布日期:2020年12月18日 18:30 点击次数:

[本站讯]12月15日,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董志翘做客文学院“新杏坛”,在中心校区作题为“隔绝则互损,沟通则双赢——漫谈训诂学与汉语史研究的关系”的讲座。讲座由山东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刘祖国主持,文学院杨端志、徐超教授,儒学高等研究院宋开玉教授到场参加。

讲座伊始,董志翘教授对今天要讲的主题作了简要说明。他先从东西方文化差异谈起,引用季羡林先生的说法,指出二者思维模式的差异。并通过列举医学、戏剧、绘画、文字等例子,证明东方是综合思维,长于实用;西方是分析思维,长于理论。由此,他进一步表示,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思维的工具,因此语言研究也会明显体现东西方综合与分析的差异。

接下来,董志翘教授举例分析了训诂学的实用性、综合性和汉语史研究的演变历程。通过对《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等早期语言学著作的性质进行分析,并列举“齐紫败素也”中“紫”的训诂和“抱之山中”中“抱”的训诂等,表示训诂的主要目的是应用,不为语言分析研究本身。对于汉语史的研究,董志翘教授认为,汉语研究受到了西方语言学研究理论的影响,有利于精细地找出汉语各个方面的发展规律,但也一度将语法研究纯粹形式化,不能顺利解决汉语问题。因此,东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对传统的中国文化要批判地继承,对西方文化要批判地吸收。

随后,董志翘教授结合具体例证阐述了训诂学和汉语史研究之间的相互作用。一方面,汉语史研究必须重视训诂。他通过列举一系列汉语史研究者在训诂方面曾犯的错误,指出摒弃训诂学的汉语史研究,往往会得出错误结论。另一方面,汉语史的研究成果同样能为古文献训诂提供有力的帮助。同样,他也通过列举几个在训诂中利用汉语史研究成果的例子,对这一方面展开了详实而生动的论述。董先生总结到,训诂学和汉语史虽然产生于东西方文化的不同背景,有着各自目的及研究内容,但它们的研究对象都主要是以历代流传下来的文献语言材料为依据,因此二者又存在着难以截然分离的密切联系。在提倡多学科融合的今天,更应该将汉语史研究与训诂研究有机结合起来。

在提问环节,董志翘教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一一作出解答,并与大家分享了读书、做学问的方法和经验。讲座最后,刘祖国对董志翘教授的精彩演讲表示感谢,讲座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柏颖    摄影:王靖原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宋烨 赵方方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