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聚焦黄河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专家与特邀嘉宾观点摘编

发布日期:2020年12月16日 08:05 点击次数:

[本站讯]12月13日,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山东大学主办的首届黄河发展论坛、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第18次研讨会、第四届鲁青论坛在山东济南举行。嘉宾云集、汇聚一堂,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题,紧扣重大国家战略内涵,紧盯“龙头作用”要求,交流思想,贡献智慧,为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在此,视点网站撷取、梳理部分观点进行分享、展示。

学者:甘肃省委原常委、副省长

全国政协第十二届常委会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石军

在黄河地区结构调整中,山东在高质量发展上应该当好龙头。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上,山东有得力的治黄措施,又有丰富的治黄经验,应该率先垂范,做出榜样;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研究上应该借助科研力量,当好”领头羊”。

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陈耀

提振北方经济,缩小南北差距,应成为“十四五”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着力点。要努力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和新旧动能转换,调整和优化以重化工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推进适应市场竞争和国际化要求的体制机制改革,以自贸区为抓手,推动北方地区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让北方地区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学者: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原主任 曹文炼

加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要以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为基础,不仅仅是粮食安全,要有大食品安全的概念。高质量发展要在大循环格局下加快黄河流域的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充分发挥各省的分工优势。

学者: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首席顾问

新疆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院长 刘以雷

在高起点上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以新理念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推动新兴产业以及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新的黄河流域的经济增长和中心城市群。

学者: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肖金成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最大的问题是水的问题,要以历史的用水量为基数,结合工业和城市的结构变化,建立水权交易市场;以用水量为基数,收取水资源费,按照断面的水量分配水资源费;以人口和流域面积为基数确定水权,通过市场的思路来解决用水结构的调整,提高用水效率。

学者: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教授

中国美国经济学会副会长 张建清

生态问题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加强跨省市、跨流域、跨部门的协调,推动跨区域的协同治理。要根据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保护面临的现实问题,实施差异性的区域补偿政策;多利用经济手段,加快推进市场化机制。在生态保护补偿方面,黄河流域相关部门和省市要加强交流互动,共同为流域生态的治理贡献中国的智慧和中国方案。

学者:上海财经大学讲席教授

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张学良

在双循环的格局下,山东部分城市的发展要加强对内开放与新型区域合作:加强青岛与上海的合作、济南与郑州的合作、济南和青岛内部的合作以及省际毗邻区域的合作。要在合作领域重视产业和创新;构建好铁路、公路、水运、航运联运,推进“多式联运”,打造全球供应链枢纽城市。

学者: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研究员 张占仓

在黄河流域方案已经做好的前提下,要以一种全新的历史眼光看未来黄河中下游尤其是黄河下游桃花峪以下的黄河。黄河下游河道和滩区叫“三滩分治”,其大堤内部分高滩、中滩和低滩,通过分段设计,从技术上逐渐疏通河道,解决黄河水患问题,会对黄河流域居民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基础。

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秘书长 陈晓东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突出统筹性和协调性,来推动全流域的高质量发展进程。从黄河流域治理看,要按照空间均衡的原则,以流域和行政区域为单位,建立健全黄河水资源的管控体系,切实做到抓好大保护、实施大治理。以有效和持续的方式,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多方面需要,是黄河流域各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义所在,也是高质量发展永无止境的原因。

学者: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首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城市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 沈体雁

把动能转化和舞动黄河战略落到实处,必须实现创新方式转变,重新发现和定位山东在国家和文化谱系和创新版图中的新角色,再创“创客山东”新名片。要培育千万量级客阶层,使之成为动能转换的先行者、排头兵、弄潮儿;推动城市品质的变革,打造人才的雀巢和人才枢纽;推动产业治理变革,进一步发挥社会、企业和行业协会在产业集群的运营、构建中的作用;构建“平台+生态”的创客集群和创客治理模式;推动区域的变革,搭建京津冀青的创客走廊,融入首都的创新圈。

学者: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

山东大学教授

黄河国家战略研究院(筹)副院长 余东华

聚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龙头作用和提高首位度、激活青烟威、反哺鲁西南的“一群两激三圈”。要主动对接9省区,敢于担当,在重大战略、重大事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举措上有突破;规划未来产业智库以及和生态有关的产业、科创产业;加强沿黄流域合作,归纳总结全球大江大河大流域治理的成功经验,推动山东区域协调发展。

学者: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

山东省社科院原院长、研究员 张述存

要充分认识和发挥山东打造黄河流域发展龙头的优势,加快形成山东在黄河流域发展的龙头示范。山东半岛城市群要立足生态保护的重要基点,把建设黄河下游的绿色生态走廊作为塑强龙头的重大工程,在黄河流域率先形成生态保护的示范;要强化跨省域的产业合作,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在黄河流域率先形成产业合作的龙头示范;与“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形成有机互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黄河流域率先形成战略互动的龙头示范。

学者: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 杨开忠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在新阶段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新发展目标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要提高黄河流域人民的收入水平,建设好人居环境以及提高可持续性的基础设施,在黄河发展过程中,尽可能地降低黄河人民的生活费用,以人民的幸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研究、规划、设计生产函数;要建立经济走廊,使黄河从东西向的创新低谷崛起为一个创新的平原,把山东建设成为国家区域创新高地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布局地。


【供稿单位:宣传部    作者:蒋晓涵    摄影:张丹丹 赵方方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万广远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