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王立军教授谈字词关系与汉语研究

发布日期:2020年11月28日 08:24 点击次数:

[本站讯]11月25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立军教授做客“新杏坛”,作题为“字词关系与汉语研究”的讲座。山东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刘祖国副教授主持讲座。

讲座前,刘祖国副教授介绍了王立军教授的学术经历以及学术成果。

本次讲座围绕汉字与汉语的复杂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汉语研究的影响展开。王立军教授认为汉字作为表意文字,与汉语有着特殊的联系,这种联系既给汉语研究带来了一定的障碍,同时增加了一些特殊的方法。此次讲座内容主要分为字词关系的统一性、字词关系的不对等性和字词关系对汉语研究的影响三个部分。

在讲座的第一部分,王立军教授指出字词关系的一致性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汉字与汉语的特点相适应。第二方面是汉字与词汇发展具有互动关系,在词义演变的推动下汉字字形发生“孳乳”,汉字字形的孳乳又进一步推动了义位的词化,汉字构形可以反映孳生造词的结果。第三方面是汉字构形蕴含多种语义信息,包括语义结构信息、词性信息、语义关系信息。王立军教授认为关注字形的区分度是语义理解的重要途径。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王立军教授点出字词分属于两个层面,将“字”“词”混为一谈,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会产生错误。同时,王立军教授分别将“亭”和“停”、“鼎”和“員(圓)”两组字以及它们所蕴含词义的出现时间进行比较,说明字词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他强调汉字有属于自己的意义,字意虽然是词义在汉字形体中的反映,但字意不等于词义。要想理解字意与词义的关系,需要区分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为字的编码阶段,发生在造字的过程中;后一个阶段为字的解码阶段,发生在解字的过程中。王立军教授还通过分析训诂材料中字与不同层级语言单位的对应、同字异词和同词异字现象等,提醒我们从不同角度辨别字意与文献中词义之间的差别。

在讲座的第三部分,王立军教授强调字词关系的一致性为汉语研究提供了特殊的方法和途径,如“以形索义”“声符兼义”等。他以“质/質”字的构造以及与每个词义的对应为例,阐述了字形所透露出的词义特征对于该词义序列系联的作用。并进一步考察文献中的字词关系,详细分析“经”“達”二字如何通过字形探究和词义系联的结合,还原出在《三国志·华佗传》中“熊颈鸱顾”和《说文解字》中“達,行不相遇也”的意义。同时,王立军教授认为不能忽视字词关系的不对等性为汉语研究带来的诸多障碍。因此,他称“沟通字词关系是文献语言研究的前提”“本字、本义是沟通字与词的纽带”。最后,王立军教授展示了一幅“四通八达”的道路图,既呼应了前面所讲到的“达”字的含义,又寄语同学们未来的学术生活道路“无比通畅”。

在提答环节,针对学生提出的“小学十书”的阅读顺序问题,王教授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并强调《说文解字》在学习研究古汉语时的基础和核心地位。

讲座设视频分会场。学院部分师生参加讲座。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邵明月    摄影:郭润佳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殷启宁 蒋晓涵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