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李彬做客稷下风谈语用原则的声韵特征分析

发布日期:2020年06月16日 11:03 点击次数:

[本站讯]6月12日,香港城市大学翻译及语言学系李彬副教授做客文学院“稷下风”,以“语用原则的声韵特征分析”为题,举办了线上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文学院盛玉麒教授主持,以腾讯会议为媒介进行互联网实时直播,吸引了广大校内外师生参与。

讲座中,李彬主要从言语行为和语气、句末语气词两个角度探讨了语用原则与声韵的关联。首先是言语行为角度,李彬简单介绍了言语行为理论,指出人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是一个言语行为,可以实现各种各样人际交流上的目的。在交际中除了言语的字面含义,言语的声韵特征也可以实现传递感情的目的,这种音韵上的表达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传递感情的手段。研究语用原则的声韵特征分析,主要是想解答声学线索和感知之间究竟有什么关联、改变音韵特征能否改变交际目的这两个问题。李彬着重介绍了一个心理学的编码解码模型,The Brunswikian Lens Model,并以动画片《头脑特工队》为例,解释了日常交际中不同的情绪可以通过视觉信息和声韵特征来判断。

随后,李彬分享了一篇她认为比较有启发意义的文章。文章以德语为研究对象,从编码和解码两个角度,探讨了不同言语行为和不同的声学线索是否有关联,不同声学特征是否从感知上有效两个问题。为了直观地让听众感受言语行为和声学线索之间的联系,李彬用具体例子简单介绍了实验调查过程,并播放了实验录音。从编码角度看,一系列相结合的声学参数有区分言语行为的趋势,从解码角度看,人的直觉可以在没有语境的情况下,相对准确地利用声韵特征判断言语行为,由此看来,韵律特征可以达到协助语言交际的目的。

讲座的第二部分,李彬介绍了自己关于汉语句末语气词的研究,研究内容为普通话中语气助词“呢”和“啊”在不同语境下的区分。在语篇维度,李彬利用最小对立结构分析了“呢”和“啊”的两组对照对话,并指出二者之间存在明显语用差异,区分依据为对话人对所谈事件是否有共识。在语调维度,李彬借鉴了赵元任、林茂灿等语言学家的语音学研究方法,认为句中承载最重要语调信息的往往是句末最后一个非轻声字。她通过调整句末语气词“呢”和“啊”前字的声学参数,最终得出结论,认为当句子没有语气词时,句子的语调信息主要由最后一个字的声调承担,而有句末语气词时,主要由语气词承担。随后,李彬作了更深入的感知判断实验,去掉带语气词的句子中的语气词,将其与本身无语气词的句子放在一起,让听话人判断句末应该使用“呢”还是“吗”。结论发现,听话人并不能对“呢”和“啊”进行准确判断,最终李彬得出结论,虽然他们的研究找到了声学上“呢”和“啊”的差异,但是这些差异并不能被有效地感知识别。语气词和韵律特征是相对互补的关系,语气词缺失的时候,韵律特征可以补充语用表达。

在最后的提问环节,师生通过腾讯会议的举手功能提问,就讲座内容的细节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盛玉麒对讲座内容进行了简要总结。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林蒙初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刘婷婷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