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讲述战疫一线的采访故事”:王飞翔记者谈用有价值的选题回馈陌生人的善意

发布日期:2020年06月15日 11:35 点击次数:

[本站讯]6月10日,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刘明洋教授主持的课程“业界精英进课堂”在网上进行。原新京报社会新闻部、现界面新闻记者王飞翔在课堂分享中介绍了自己疫情期在武汉的见闻,分析自己和同行报道的得失,介绍自己对如何做好重大灾难事件报道的反思,为同学们提供了思考和借鉴。

在重大的灾难报道中,如何选择有价值的选题

王飞翔认为,在做重大灾难报道时,一开始就要选择最有价值的选题,因为做此类报道往往需要“抢时间”。首先需要抓住新闻的时效性;其次,如果不在一开始抓住“窗口期”,后续会增加获取信息的难度。面对重大的灾难报道,如何选择有价值的选题?王飞翔认为应该从核心人物、核心事件和核心变化入手,把握关键事件。核心人物、核心群体,即受这件事影响最大的人,回顾武汉当时的情况,感染者和疑似感染者、医护人员、华南海鲜市场的商户,从直接到间接,都是受疫情影响最大的人。如果从核心事件入手,新冠肺炎本身就是有价值的选题,病毒的传播链、传播途径、传播能力等等都是人们所关心的,可以找临床医生、流行病学专家进行解读。

在回顾自己的报道时,王飞翔认为,自己一开始聚焦地下野味的贩卖链条,其实并没有抓住核心问题,耽误了报道的“黄金时间”,他认为这一选题可以以后再做。而他的的第一篇、第二篇长报道则开始抓住了核心问题。此外,他认为人物杂志的报道《普通人李文亮》,抓住了李医生去世这一重大事件,获得了较大的关注,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一篇好的报道要有“骨架”和“血肉”

在找到好的选题后,如何将它做成一篇优秀的报道?王飞翔认为,既要搭建好自己的逻辑链条,让报道有“骨架”,也要注意采访细节,让报道有“血肉”。

比如,在作关于“病房床位不足”的报道时,他会想到以下几个要素:一是正在等床位的病人,二是提供床位的医院,三是申请这个床位需要走怎样的流程。明确了这三点,会使采访写作的思路变得清楚。在做“医院氧气瓶紧缺”的报道时,则可以从“谁需要氧”、“谁提供氧”、“氧是如何送达的”这三个问题出发,涵盖病人对氧气的需求,医疗用氧生产商的生产状况,氧气瓶的运输和分配三方面的信息。搭建好自己的逻辑链条,有利于整合信息,理清思路,支起一篇报道的“骨架”。有“骨架”之后,就要用细致的采访来丰富报道的“血肉”。

官方信息延展与民间信息获取

官方发布的信息能为寻找选题提供很多思考方向。例如在3月份,官方通报称“武汉连续5日出现门诊新增病例”,得知这一消息后,首先要考虑到任何人发布的信息都有错漏的可能,要先核实信息的真实性。核实无误后,可以从民众的角度出发,思考大家会关心什么,填补官方信息的空白。“连续五日出现新增病例,是否意味着疫情会出现反弹?”“这些新发病例在哪里活动?离我有多远?”“是否有必要升级防护,检测无症状感染者?”这些都是大家可能关注的问题。由此思路,对官方信息做延展,就能写出有价值的报道。

结合自己的采访经历,王飞翔认为“新闻有术”。在特定的情境下新闻采访报道并没有通用的法则,需要在实践中积累技巧和经验。对民间信息的有效获取,就是“新闻之术”的一种方式。在武汉采访时,王飞翔了解到一位医生感染了新冠肺炎后又康复,即将去上班,便很想采访那位医生。起初医生不愿接受采访,王飞翔就发短信说“只是到您办公室看看您的工作场景”,来到办公室后,他陪着医生看诊、交接工作,慢慢培养信任感,开始聊天,在聊天中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

以好的报道回馈陌生人的善意

王飞翔说:“一篇好的报道背后,一定有许多陌生人的善意。”一篇优秀的报道往往需要采访不下十个人,这些人与我们萍水相逢,采访或长或短地打断了他们的生活,有时触及到他们不愿言说的事,甚至可能成为一种冒犯。愿意接受采访有时是一种善意,因此我们要争取做有价值的选题,做推动事件解决的报道,是对这份善意最好的回馈。王飞翔提醒同学们,5G时代,视听语言是很重要、很受欢迎的表达方式,哪怕是热爱文字表达的同学,也不应该放弃对视频、图片的探索。在学校时可以多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构图技巧、视频节奏、视听语言的配合等等,这些是无论媒介形态如何变化都不会过时的。

王飞翔,新京报社会新闻部前调查记者。主要从事监督报道,涉及金融、环保、食品安全医疗卫生等领域。曾获得赵超构新闻奖、深圳新闻奖、新京报总编辑奖等。2015年入职深圳晚报机动记者中心,承担民生类报道和重大突发报道。先后参与光明滑坡系列报道、东莞龙门架倒塌报道及福建三明洪灾报道等。2017年,入职新京报社会新闻部,擅长暗访突破,专注不同领域的调查新闻报道。如《山东油品乱象调查》(环保类);《每天万斤黑豆腐流入北京》(食品类);《记者卧底揭“三七粉神药”骗局》(医疗类)等。2020年6月入职界面新闻,从事法治和人物报道。


【供稿单位:新闻学院    作者:况一凡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张丹丹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