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新杏坛:胡友峰教授谈中西爱情悲剧的形而上学阐释

发布日期:2020年06月08日 15:32 点击次数:

[本站讯]6月5日晚,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胡友峰教授主讲“新杏坛”,在知新楼作题为“中西爱情悲剧的形而上学阐释”的线上讲座。讲座由文艺美学中心杨建刚教授主持,以腾讯会议为媒介进行互联网实时直播,校内外近300人共同参与聆听了本次讲座。

本次讲座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围绕着中西爱情悲剧存在的显在性差异,胡友峰教授各用形象的文本实例加以分析。以《大话西游》为中国悲剧的典型,他认为随着观者人生阅历愈加丰富,对故事悲剧内核的解读也愈加深入,而中国式爱情悲剧的基本结构是主人公在面对阻碍时选择顺从,最终导致了“爱而不能得其所爱”的悲剧;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及《阴谋与爱情》为例,他指出西方爱情悲剧是由“越界-反抗-殉情”这三个过程构建的“反抗到底”的悲剧结构。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胡友峰教授讲解了探究中西爱情悲剧背后形而上学意义的重要性。他普及了“形而上学”的词源、词形变化以及其译文概念的渊源,进一步论证了形而上学在古典哲学中作为“第一哲学”的至高地位,认为它作为文化范式是所有知识的依据,对形而上学问题的深入发掘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他将中西爱情悲剧的形而上学差异归为两种文化范式的不同:西方的文化范式在于求真,而中国的文化范式在于求善。

在讲座的第三部分,胡友峰教授对两个结论进行了详实的论证。首先,他以柏拉图《会饮篇》为密码,解开了西方爱情悲剧范式成型的谜团。他详细介绍了《会饮篇》的时间线问题和故事发生背景,其中着重剖析了“西西里远征”的发起者阿西比亚德斯与“苏格拉底之死”的重要联系,并以两人爱情为线索,串联了《会饮篇》中七段对爱神的颂词,其中苏格拉底和阿西比亚德斯对爱情不同追求成为了理解范式的关键。苏格拉底认为爱是从追求美好的形象、灵魂、知识直至美本身永恒的渐深的“梯形”过程,最终目的是得到永恒的真理。而阿西比亚德斯追求的则是意见,达不到真理。二者因爱情所引发的系列历史事件以及双双赴死的悲惨结局证明了西方爱情悲剧的形而上学起因在于对真理的追求,以死亡冲击传统,在毁灭中发人深思。接着,他以《诗经》为中国悲剧的源头,归纳了因距离而产生的中国式的爱情悲剧。在《诗经.蒹葭》中,追求者追求美人而得不到,水成为他们爱情的阻碍,追求者想跨越自身与理想的距离以达到自身的理想化,就势必要通过修身养性向作为文化理想的“礼”靠拢,于是便陷入了“发乎情,止乎礼”的模式陷阱,越是行为符合规范,那么自我牺牲越大,悲剧意识就越浓厚。胡友峰教授总结道,在面对爱情悲剧这一文化困境的时候,西方是求真性的线性文化范式,中国是保守性的圆形文化范式。

在提问环节,师生通过腾讯会议的举手功能有序提问,这些问题角度新颖,引人深思。胡友峰教授耐心解答。最后,杨建刚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简要总结。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李文畅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张丹丹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