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近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冯金奎教授课题组在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应用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Porosity‐ and Graphitization‐Controlled Fabrication of Nanoporous Silicon@Carbon for Lithium Storage and Its Conjugation with MXene for Lithium‐Metal Anode”为题,以Inside Back Cover发表在权威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IF=15.621)。通讯作者是冯金奎教授,第一作者是2019级博士生安永灵。


冯金奎教授课题组采用硅化镁合金作为前驱体,与二氧化碳反应。经过酸洗之后,即可得到均匀的碳包覆多孔硅。将二氧化碳作为碳源时,可以减少制备过程中有毒气体的释放,是一种经济绿色的方法。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可以调控产物中碳层的厚度和石墨化度以及多孔硅的孔隙率,这种结构具有高的导电性及优异的缓冲体积膨胀的能力。在充放电过程中,这种结构可以极大提高电荷传输的动力学过程。此外,本文通过将碳包覆多孔硅与二维的MXene相结合,构建了一种2D/3D的复合结构。结果表明,该产物可以诱导均匀的锂金属沉积,使电池具有较长的循环寿命。
近年来,冯金奎教授课题组围绕新能源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Nano Energy、ACS Nano、Energy Storage Materials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上述研究得到了山东大学攀登团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项目、山东省泰山学者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山东大学青年学者未来计划项目等支持。
文章链接:
https://www.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1908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