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山大校友陈小龙研究团队论文入选“Physical Review B”期刊50周年里程碑论文

发布日期:2020年03月03日 12:58 点击次数:

[本站讯]2020年初,为庆祝“Physical Review B”期刊诞生50周年,该刊编辑部在已发表的19万多篇(据不完全统计)文章中精心挑选出了7篇对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物理产生持续影响的里程碑(milestone)式论文,山大材料80级校友、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陈小龙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的“KxFe2Se2超导体的发现”是唯一来自中国的工作。

这七篇论文包括KxFe2Se2超导体的发现(2010年)、非标准对称群的分类(1997年)、巨磁阻效应(1989年)、霍夫斯塔特蝴蝶(Hofstadter's butterfly)(1976年)、量子阱结构的热电优值(1993年)、重整化群和临界现象理论(1971年,2篇)等重要的科学发现,其中巨磁阻效应的发现者彼得·格伦贝格(Peter Grünberg)与重整化群和临界现象理论的创立者肯尼斯·威尔逊(Kenneth G. Wilson)分别获得2007年和198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陈小龙研究团队以铁硒(FeSe)层为结构单元,通过碱金属钾调控其构序的同时引入载流子库层,发现了第一个三元铁硒基超导体KxFe2Se2,其超导临界温度为30K。国内外多个研究组相继证明了KxFe2Se2的费米面构型完全不同于铁砷基高温超导体,打破了费米面嵌套诱发超导的主流观点,引发了超导研究的新热潮。这一研究结果开辟了超导研究新方向,引领30多个国家的300多个研究组开展了后续研究,被汤森路透发布的《Research Fronts 2013》和《Research Fronts 2014》列为物理学排名第1和第7的热点研究,国内外同行公认这是由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的与铁砷基超导体并列的新一类铁基高温超导体。该工作具有持续的影响力,国内外研究者在此基础上已取得了若干重要结果。此外,该团队还利用金属与氨分子协同调控构序,发现了Ax(NH3)yFe2Se2(A = Li, Na, Ca, Sr, Ba, Eu, Yb)系列超导体,将超导临界温度提高到46 K,突破了麦克米兰极限温度,详情请阅文后“相关链接”。

陈小龙,1984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材料系(原山东工业大学材料系),1988年硕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1991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现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进材料与结构分析实验室主任。德国海德堡(Heidelberg)大学和拜罗伊特(Bayreuth)大学洪堡学者,1999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光电材料新效应和器件)负责人,中国晶体学会副理事长(2004-2012年),中国物理学会x射线衍射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衍射数据中心(ICDD)副主席,技术委员会中国区主席。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光电功能材料设计、结构分析、物性及其应用;宽禁带半导体晶体生长和物性。先后主持国家重大基础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科技部863重点项目、国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和北京市科委重点项目等。

Physical Review B是美国物理学会(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 APS)于1970年创立的学术性期刊,主要刊登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物理等学科的重要研究进展。

相关链接:Superconductivity in the iron selenide KxFe2Se2 (0 ≤ x ≤ 1.0)


【供稿单位:校友办    作者:刘雅琼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王莉莉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