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德米特里副教授与郑杰文教授采访问答

发布日期:2019年06月14日 16:48 点击次数:

编者按:6月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圣彼得堡出席接受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名誉博士学位仪式并致辞,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仪式并陪同参观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对华合作展览。期间,该校校长将德米特里副教授与山东大学合璧工程赴俄团队合作发现并遴选的《铁冶志》复制本作为礼物赠送给了习近平主席。合璧工程所发现的古籍珍本能够被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作为礼物赠送给习近平主席,是对境外汉籍回归事业的极大鼓舞。为此,山大视点以采访形式与德米特里副教授、郑杰文教授进行了互动,听他们谈参与全球汉籍合璧工程的收获与感悟。

德米特里副教授采访问答

1.您好,能否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您此次为习近平主席作讲解以及您的学校为习近平主席赠书的事情?

不久前,普京总统在习近平主席的母校清华大学被授予了荣誉博士学位。随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做出回应,邀请习近平主席到普京总统的母校接受荣誉博士学位。很荣幸,习近平主席欣然接受了邀请。

习近平主席访问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活动主要有三项:一是参观馆藏汉籍和圣大汉学家著作;二是授予习近平主席荣誉博士学位;三是参观圣大学生的油画展览。圣大还为习近平主席准备了一些礼物,其中包括我与东方系卢金、尤利娅两位老师联合出版的周培春绘北京风俗画册以及明代傅浚的《铁冶志》的复制本。第一项活动,校长与我共同负责接待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我与校长克罗帕切夫先生一起为习近平主席介绍了七部书,包括:清末民俗画师周培春绘的两份画册、《铁冶志》17世纪的手抄本、《元朝秘史》1804年抄本、清乾隆时期任果恭所撰《圆明园赋》手迹、清道光时期的《滇省迤西迤南夷人图说》以及程甲本《红楼梦》。这些汉籍集中体现了古代中国在科学、文学、民族学、绘画等领域的高超水平。

习近平主席首先对苗族图册表示了兴趣,他告诉普京总统,这部图画册描绘的是云南省少数民族的生活。当习近平主席看到周培春图画册中的虞姬时,他告诉普京总统,这是中华文化中著名的女性。接着,我打开了《红楼梦》第一册,展示书序与贾宝玉绣像,这是最早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刻印本,也是最早的绣像本《红楼梦》之一。习近平主席说:“绣像《红楼梦》,这部书很珍贵,保存得不错”。我还未解释,习近平主席已然看懂了,这让我由衷敬佩。习近平主席还为普京总统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化。

我们还详细介绍了《铁冶志》。普京总统得知此书在中国已失传,建议创造条件与中国分享《铁冶志》。克罗帕切夫校长告知两位领导,圣大在这个方面已开始采取行动,已准备好了《铁冶志》的复制本,并将它转交给习近平主席的秘书。圣大正在进行馆藏汉籍的电子化,将在圣大图书馆网站推出,以便两国师生及相关学者能共享这些珍贵文献。

2.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为什么选择赠送《铁冶志》这本书?它的重要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铁冶志》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所藏汉籍中的一颗明珠。我与山东大学张云博士研究后认为,它是该作品唯一一份保留至今的抄本。它详细记录了中国十六世纪冶金技术领域的状况。该作品由傅浚在1513年完成。它从未以印刷版形式出版,仅以抄本形式存在。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存有的抄本可确定是十七世纪下半叶抄写的。根据卷首的印章,此书曾属于大藏书家曹寅,即伟大作家曹雪芹的祖父。鉴于这本书的重要价值,我们决定赠送这部书的复制本。

3.您参加合璧工程的初衷是什么,在进行这项工作中有哪些收获和感悟?

圣大东方系已有两百年的汉籍收藏历史,两百年间搜集了大约两千五百部书,这些书一直没有人去整理。这两百年来,圣彼得堡历经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和列宁格勒保卫战,圣大的师生有幸将汉籍保存完好,使得这些汉籍能留存至今。有些汉籍已是存世孤本。我参加合璧工程的初衷就是希望完成历史遗留的任务,挖掘并拯救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汉籍珍善本,并整理完善,介绍给全世界。这项工作目前还在进行中,合璧工程的团队已经找出了诸如《铁冶志》《元朝秘史》的稀见汉籍。合璧工程团队的老师有着高超的专业能力,让我敬佩。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4.合璧工程遴选出来的还有哪些可以与《铁冶志》相媲美的古籍,您认为有哪些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我刚才提到的《元朝秘史》清抄本,记录了中国蒙古族的历史。原版已佚,仅存较晚的版本,存世多为12卷本,而圣大馆藏为15卷本,很有学术与文化价值。此外,比较罕见的书还有《全人矩矱》《读史论略》《增订敬信录》《东华录》,及耶稣会在华的文献资料等。

5.在推动中俄两国文化交流方面,您本人还有过哪些经历和贡献?

我在汉学研究者中还是个小辈,贡献并不多。我做的工作主要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文献研究与文献出版。在这个方面我参加了《圣彼得堡大学王西里院士汉籍目录》与《周培春风俗画册》的编纂出版工作。

第二个方面是翻译。自2003年起,我与圣彼得堡大学的老师一起参与了各种翻译项目,把中国现代文学、文化、历史译介给俄罗斯人。目前已翻译了13部作品,4部著作。比如明代高则诚的《琵琶记》。此书获得了俄罗斯总统奖,是目前是唯一被全文译成俄语的传奇。我也是在俄罗斯最早翻译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作品的人,2006年我翻译了他的短篇小说《姑妈的宝刀》,后来还翻译了他的话剧《我们的荆轲》。自2014年起,我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剧院翻译话剧,帮助安排中国话剧在俄罗斯进行了五次演出,四次介绍中国地方戏的团体来俄演出。2013年至2017年,我与北京大学合作,翻译北大出版的《中国文明史四卷》。2018年,我与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合作联合出版“中国现代剧作家话剧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类似的话剧集还未在俄罗斯出版过。同时,我也经常为中共中央编译局提供咨询服务。

郑杰文教授采访问答

1.您好,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此次赠书的事情,了解到此事后的心情和感想如何?

2019年6月6日,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共同参观了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中俄文化交流与合作展览。期间,我们合璧工程编目合作专家、该校东方系德米特里·马雅斯基(Maiatckii Dmitri)副教授向习近平主席介绍了圣大馆藏的珍稀汉籍,其中有一部抄本《铁冶志》,圣大校长将此书的复制本作为礼物赠送给了习近平主席。

现场活动结束后,德米特里•马雅斯基副教授立即向我们介绍了习近平主席获赠《铁冶志》复制本的情况。经证实,该书就是合璧工程派出的专家和德米特里•马雅斯基副教授于2018年11月在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共同发现并遴选出来的一本珍稀抄本。

我得知这件事后,感到非常振奋。这是对我们开展境外汉籍回归事业的极大鼓舞,也是对合璧工程在俄所取得成绩的极大肯定。合璧工程将继续深化与境外藏书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开展汉籍复制整理研究工作,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作出新贡献。

2.您认为,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为什么会想到赠送《铁冶志》这本书?它的重要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这部抄本《铁冶志》,经合璧工程团队考证,该书由傅浚在1513年完成,反映了中国十六世纪初冶金技术的状况。此书曾为曹寅等著名学者收藏,曹寅为《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收藏家姚衡将该书赠给第十届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成员,1837年传教士将此书捐给喀山大学,1855年,此书被移至圣彼得堡大学并保存至今。经进一步确定,《铁冶志》未经刊刻,圣大所藏《铁冶志》是存世孤本。这件孤本是对我国古代炼铁技术总结的重要著作,对于文史研究尤其是科技史研究具有重大意义。通过赠书的形式进行“文化外交”,是中俄友谊在文化交流和学术合作上的体现,是增进两国关系、象征中外友谊的重要方式。

3.合璧工程在俄罗斯的调查编目工作有哪些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俄罗斯作为我国邻邦,收藏了数量可观的汉籍,其中不乏稀见珍本,如山东海源阁旧藏等,是文献学、汉学研究的一座富矿。合璧工程在俄罗斯进行调查编目工作,就是要摸清俄藏汉籍情况,并与大陆馆藏进行比对,尔后把大陆缺藏的品种和版本予以复制、影印出版,以逐步完善中华古文献的存藏体系。中俄学者共同开展俄藏汉籍整理研究为中俄学术研究提供了他山之石。

4.请您介绍一下山大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在合璧工程上的最新工作进展,以及与俄罗斯其他藏书机构在汉籍合璧方面的最新工作进展?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华文明,19世纪起,圣彼得堡大学即开始收集研究汉籍,并通过来华学者、传教士有计划地购买汉籍。目前,圣大所藏汉籍约2500部。2018年起,全球汉籍合璧工程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东方系合作开展汉籍调查编目工作。此外,合璧工程实施以来与俄罗斯学界互动密切,先后与莫斯科大学、俄罗斯国立图书馆(莫斯科)、俄罗斯国家图书馆(圣彼得堡)、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等高校、藏书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汉籍编目、复制工作,并与莫斯科大学联合开展“俄罗斯汉学学术编年”研究。相关目录、珍本影印、点校整理及研究论著将在近期陆续推出。

5.俄罗斯所藏汉籍众多,仅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就藏书大约2500部,面对这么多的汉籍,在遴选时,我们的具体标准有哪些呢?有没有过难以取舍的情况?

不同于学界以往的古籍目录,合璧工程在推动相关工作时采取的是宽编目严遴选的原则,我们将编目工作的范围界定为1912年之前以传统形式抄写、刊刻、摆印或以西方近代印刷技术生产,主要责任者为中国人的汉文文献,这使得那些在境内失传,而境外存在转抄翻刻本的汉籍得以被记录。合璧工程的遴选复制标准为中国大陆缺藏的珍稀品种或版本,且1990年以后未经影印出版者,或名家校注批跋本,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影印的情况。


【供稿单位:儒学院    作者:郑杰文 德米特里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刘晓硕 张丹丹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