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近日,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李志远做客山东大学物理学院,作了题为“微纳尺度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物理、技术和应用”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学院院长陈峰主持。物理学院、晶体材料研究所、微电子学院部分师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报告。

报告中,李志远介绍了自己的研究领域,总结了当代光学前沿存在的若干重大问题,并一一做了讲解,其中包括光子集成技术,光和物质相互作用增强及利用,光子本性的探索,单分子尺度上的光学传感、探测及成像,能量转化增强的控制和利用,光和物质相互作用新规律的探索。他指出,这些领域已经产生过若干个诺贝尔奖,而且将产生更多诺贝尔奖。随后,李志远介绍了光的物理特性分析,激光器的构造,并通过激光器技术一览图向大家展示了激光器技术的发展历程,他还对研究领域做出了展望,他认为,大规模光子集成、高效率能量转换、单分子水平灵敏探测和传感、纳米及原子尺度纤维成像为当前光学乃至自然科学的若干重大前沿问题,这些重大问题的解决,需要从宏观、介观和微观水平上深入细致地理解光的传输以及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各种要素、特性和物理原理,在最基础、最精细、最宏大的层次上对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物理的突破性和原创性理解,将极大地促进上述重大前沿问题的最终解决。光学过去、现在和将来一直造福人类社会,在新的时代将古老的光学技术与现代化的纳米科技结合,有望提供解决众多重大科学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技术,机会与挑战共存!
报告最后,李志远介绍了他们的项目合作者,团队成员,赞助机构等,并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交流互动。大家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和自己在科学研究中的疑惑纷纷发言,李志远逐一释疑解惑,大家受益匪浅。
本次报告不仅为老师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素材,同时也为老师同学们进行科学研究指明了方向。
李志远,华南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学院教授,副院长。1994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1999年中科院物理所理学博士,2004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1年度获中国光学学会“王大珩光学奖”,2014年入选汤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16、2017年入选爱思维尔中国高被引科学家,2018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04-2016年任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课题组组长,现任EPL Co-Editor, 以及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 和《光学学报》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光子学、光子晶体、表面等离激元光学、非线性光学、激光技术、光镊技术、量子光学和量子物理中的理论、实验和应用研究。已发表物理、化学、材料学领域SCI论文400余篇,论文有广泛的学术影响,被SCI引用20,00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