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李忠伟做客分析哲学论坛谈实质本质与先天综合

发布日期:2019年04月26日 15:28 点击次数:

[本站讯]4月24日,哲社学院第158期分析哲学论坛在中心校区举行,华侨大学哲社学院李忠伟教授作了题为“实质本质与先天综合——兼论早期现象学与分析哲学相关争论”的学术报告。哲学系教师吴童立主持论坛。

讲座伊始,李忠伟教授首先介绍了本次讲座所讨论的几个中心概念,由本质命题的概念,引出质料本质命题的概念,表示这类命题是对涉及具有质料内本质概念的描述,并由此导出本次讲座的核心问题——质料本质命题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分析的还是综合的?李忠伟教授介绍了哲学历史上对先天知识、必然性、分析性定义的讨论和演变过程,指出质料本质命题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两个可靠标志,因而是先天性的,哲学史上对其核心争论在于这类命题是先天分析命题还是先天综合命题。石里克和胡塞尔就这一问题有过一场争论。李忠伟教授指出,这种争论尽管看起来是围绕质料本质命题的分析性或综合性所作的语义学讨论或者说是语词之争,但实际上争论是认识论性质的。石里克一方之所以认为质料本质命题是先天分析的,是因为持有一种关于它的极简认知辩护理论,即主体能够仅仅凭借对这类命题和逻辑句法的理解而无需借助任何直观就能知道它们为真。李忠伟教授指出,通过对于天生盲人对颜色命题的认知以及二维智慧生物对三维物体的认识这两种直观进行设想,如果直观判断出这些认识对于通常的认识来说是不够完整的,就可以说明,获得对于质料本质命题的完整认识,需要求助于想象与直观的经验性引导。李忠伟教授最后提出了想象变更理论,这一理论解释了为何自由想象可以提供对本质性命题的明证。提问环节,老师和学生们对于涉及颜色命题的直观判断、想象变更理论的可操作性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李忠伟,哲学博士,曾在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和德国科隆大学学习。现任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副院长。主要研究现象学、分析哲学、德语哲学和早期现代西方哲学。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世界哲学》《自然辩证法通讯》,Comparative and Continental Philosophy等中英文杂志发表论文近二十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近十篇。出版专著和译著各一部,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得过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任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


【供稿单位:哲社学院    作者:魏上卿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马慧星 刘婷婷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