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近日,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冯金奎副教授课题组在多孔金属的制备及其应用方面取得了最新进展,其研究成果“Micron-Sized Nanoporous Antimony with Tunable Porosity for High-Performance Potassium-Ion Batteries”发表在顶级期刊ACS Nano (IF=13.709)上,文章第一作者为材料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安永灵,通讯作者为材料学院冯金奎副教授。
由于钾丰富的储量和低的标准电位,使钾离子电池成为替代高成本的商用锂离子电池的优良候选者。尽管近年来报道了许多碳基电极材料,特别是无定形碳在高电流密度下仍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但由于无定型碳作为负极工作电压平台较高所导致的低的能量密度仍然是一个致命的障碍。

锑负极材料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成为优异的候选材料。但是多孔锑的制备仍然是一个难题。基于冯金奎副教授课题组较早开展的采用真空脱合金制备多孔金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本工作采用两种熔沸点相近的金属来制备多孔锑,所制备的多孔锑具有孔径适宜、纯度高的优点,将其应用于钾离子电池负极,展现了优秀的电化学储能性能,此工作更进一步证明了真空脱合金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关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8b08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