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11月12日,山东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山东广电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吕芃参加“新生研讨课”,以“如何提升专业技能”为主题与同学们进行了漫谈式交流,分享如何打好大学基础、培养专业能力,该课程同时对威海校区新闻专业的学生进行同步直播。

吕芃首先介绍了新闻行业变化,他说,过去传播技术、播出渠道、投入门槛都比较高,新闻传播行业拥有专业化、垄断化地位,记者的社会地位也相对较高;现在随着互联网、自媒体的发展,人人都有了麦克风,人人都有了媒介行为,如山大中文系校友咪蒙的公众号,其影响力不亚于一个传统传媒机构;在技术方面,华为发布的最新款机型,摄像头拥有4000万像素,接近专业摄像,能直接在大屏播放。他说道,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提高领导干部专业化能力”,作为青年学子更应该提升专业技能,他希望同学们充分利用四年时间,提高专业能力、专业精神,以面对这些变革,学好媒体人安身立命的资本,做好专业与非专业人士的区分点。
吕芃从五个方面对提升专业技能进行了详细地阐述。第一要坚定理想。他说,一个人最终走多远、走多高,取决于有没有人生职业理想。同时参加工作的应届生,十年后有人选择转行,有人选择离开,有人选择沦落,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理想的差异。职业理想是“1”,之后才可以无限做加法;但是如果没有理想,没有目标的话,那后面所有的努力都是零。吕芃给同学们分享了他的职业经历,他认为,新闻专业是一个通过努力能让周围的人生活得更好、让国家和民族变得更好、充满社会责任感和成就感的职业。新闻记者行业就是民众将社会公器交给了你,将话语权交给了你,所以必须拥有社会责任感,拥有职业理想。第二要明确方向。一是政治方向。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站稳立场。二是要做好清晰的业务方向,他举了一些著名记者的例子,比如电影导演李玉、体育记者黄健翔,他们对于自己想要从事的、未来的发展方向是非常明确的。第三要打好基础。一是热爱写作,打好写作基本功。吕芃认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领略到“汉语之美,文章之美,人性之美,大自然之美”,语文学习与人生经验密不可分。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把写作基础打牢,无论媒介技术怎么变化,内容还是最重要的。他还认为,不仅要热爱写作,还会要擅长写命题作文,这种写作是迈向职业的第一步,是成功的基石。二要广泛阅读。吕芃认为,信息不是知识、知识不是智慧、智慧不是能力、能力不是成绩。碎片化阅读时代,纸质书籍离人们渐行渐远,人们整日被零散的信息包裹,却不能为我所用,也就构不成知识体系。他认为,作为一名学习新闻传播的学生,书本是最好的朋友,通过广泛、大量的阅读,拓宽知识面,增强判断力,在纷繁变化的世界中,始终不忘初心。三是开阔眼界、多见世面,见过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差的。他以山东广播电视台每年派出年轻编导们去英国伦敦威斯敏斯特大学学习交流为例,说明学习交流和深入社会的重要性,强调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是注意积累,他以现任《人民日报》总编辑庹震为例,讲到当年范敬宜是总编的时候,要求第二天上交一篇经济报道,庹震第二天就交上一篇很有水准的五千字报道,原因在于他平日注重积累,爱好剪报,在关键时刻就能派上用场。五是勤于思考。吕芃提醒同学们,学习很重要,但比学习更重要的是思考,一定要保持独立思考的好习惯。第四要关心政治。吕芃特别将“关心政治”单独作为一个方面强调其重要性。他认为,所有的政治都在新闻里,所有的新闻都是政治的延续。他告诉同学们一定要关心国家大事、要关心政治,包括中国的政治体制、中国的政治的特色,并且能对政治话语进行细致入微、有预见性的分析;只要了解自己国家的政治,才能讲好中国故事。他还提出了更加细化的要求,比如,每天阅读《人民日报》,观察学习并揣摩版面安排和设计,每晚收看《新闻联播》,阅读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报告。他强调只有关心政治,才能逐渐培养自己的新闻价值判断力和政治敏感度,成为一名长篇通讯和社论的高手。第五,要做好一专多能。在把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多学习多方面的技能。每个人的成功有赖于四个方面:天赋、环境、机遇和勤奋。即使有了天赋、有了环境、有了机遇,但是如果不勤奋,所有的都可能不会实现。他通过丘吉尔的例子告诉大家,天赋好、环境好、机遇好的人还特别勤奋,这样的人一定能成大器。新闻记者是杂家,杂家就要多学多看多记,涉猎跨学科领域的知识,但是又不能走马观花,过目即忘。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才之人。
讲座结束后,他与同学们进行互动,耐心解答同学们的疑惑。最后他希望大家在四年后能真正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