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校史一页 > 正文

华岗校长与《共产党宣言》

发布日期:2013年05月02日 14:13 点击次数:

  华岗(1903-1972),浙江龙游人,又名华少峰、华西园,曾化名潘鸿文、刘少陵、华仲修、林少侯、林石父,笔名石修、晓风、方衡等;著名的革命活动家、理论家、马克思主义学者。
  1920年,入衢州浙江省第八师范,1924年改名少峰转入宁波浙江省第四中学。同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9月任青年团宁波地委宣传部长,参加编辑进步刊物《火曜》。1925年6月,任青年团南京地委书记。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断学业,从事职业革命活动,历任青年团上海沪西区委书记、浙江省委书记、江苏省委书记、顺直省委书记。1928年5月,去莫斯科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五次代表大会,同时参加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和少共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回国后任青年团中央宣传部长、团中央机关刊物《列宁青年》主编、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长、党中央华北巡视员。1932年9月,任中共满洲特委书记。化名刘少陵,于赴任途中被捕,判刑五年。1937年10月,经组织营救出狱,任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长,筹办武汉《新华日报》,任总编辑,兼《群众》周刊编辑。
  1943年初,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宣传部长,派赴云南做统战工作,化名林少侯,应聘云南大学社会学教授,参加组织西南文化研究会,团结李公朴、闻一多、费孝通、吴晗等著名人士开展爱国民主运动。1945年8月,任国共谈判中央代表团顾问。1946年5月,任中共上海工作委员会书记。1949年8月,华岗奉命从香港乘船北上,计划途经上海,再赴北平,因病滞留青岛。从1950年1月起,华岗以教授身份为山东大学讲授“社会发展史”,还定期为山大师生作关于“学习共同纲领”的报告。1950年11月,华东大学与山东大学准备合并。1951年2月,中央任命华岗为合并后的山东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创办《文史哲》杂志并任社长。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8月,以“胡风反革命集团分子”和“向明反党集团成员”的罪名被逮捕。在狱中完成了《美学论要》和《规律论》。1972年5月17日,华岗在济南医院去世。1980年3月28日,在华岗离世八年后,经中共中央批准,为他彻底平反,恢复荣誉。
  1928年,华岗开完中共六大回国后,接受了一项新的任务:按照恩格斯校阅的1888年英译本,重新翻译《共产党宣言》。我国第一个完整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出版于1920年8月,译者是陈望道,华岗最早接触到的《共产党宣言》便是由陈望道翻译的,这本书在他的革命生涯中,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华岗作为大革命的直接参加者,深知研究并准确地翻译《宣言》对中国革命是多么重要,于是,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他加紧进行《宣言》的翻译工作。
  当时,华岗还领导着团中央的宣传组织工作,并主持《列宁青年》的出版,工作十分繁忙,故只能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翻译。再加上环境险恶、居无定所,因此,翻译工作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开始的。他经常废寝忘食,以饱满的革命热情和顽强的毅力,夜以继日地工作,一面学习研究《宣言》,一面加紧翻译。他对照原文,逐字逐句进行研究和推敲,反复斟酌与比较,力求作出更准确的诠释。
  1930年,华岗顺利完成了《宣言》的翻译工作,由上海华兴书局秘密出版,署名“华岗译”,时年27岁。从1920年陈望道译本问世,到1930年华岗译本出版,其间相隔十年,这十年中,中国革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华岗从一名青年学生逐步成长为职业革命者,对《宣言》的理解也在不断提升。
  该书初版时采取了伪装本形式,书名删去“共产党”三个字,只保留“宣言”二字,出版社署名为“上海中外社会科学研究社”,封面全部采用中文。
  在内容上,该书首次将马克思、恩格斯不同时期的三个德文版序言同时译出,这些序言对《宣言》原文有重要补充,可以使读者了解更加系统和完整的内容,还采用了英汉对照形式,在译文后面附有《宣言》的英译文,这是由恩格斯亲自校阅的,读者对照阅读,可以使《宣言》的思想得到更为准确的传播。此书很快就重版两次,到1932年,已有了第三版。
  华岗所译《共产党宣言》开创了六个第一: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出版的第一个《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第一个由共产党员翻译的《共产党宣言》译本;是我国第一次根据英文版翻译出版的《共产党宣言》,采用的是由恩格斯亲自校阅的1888年英文版本;该书附加的三个德文版序言,是第一次与我国读者见面;是第一次采用英汉对照形式出版的《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将全文的结尾句译成“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一响亮的口号。
  1951年,山东大学与华东大学合并后,由于学校性质不同,矛盾比较突出,需要一个有知识、有能力、会办学的专家学者担任校长。华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任校长、执掌山大的。面对合校的复杂情况,华岗校长坚决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全面贯彻“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事理兼顾,舍异求同”的方针,坚持民主办学、科学管理,以发展的眼光提出重点学科建设、发展山大特色,规划出“文史见长,加强理科,发展生物,开拓海洋”的宏伟蓝图,很快把山东大学办成了新型的社会主义大学。全校设有文、理、工、农、医5个学院18个系,是当时为数不多、学科门类齐全的、国内外知名的全国重点综合大学。不仅学校的人数增加了,规模扩大了,而且办学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最重要的是办学思想发生了根本变化,学校的声望越来越高,在全国重大教学科研场所具有一定的发言权,成为文史哲领域学术问题的领军和第一方阵。人们称赞华岗是“懂政策、有能力、会办学的好校长”。
  华岗校长特别倚重集体领导。他十分重视党委会的作用,体现党对学校的领导。同时,作为校长,他建立了一个民主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当时山东大学的副校长、教务长和总务长都是知名教授,各学院的院长和系主任也由教授担任,形成了以专家、学者为主的行政领导模式。他还组成了以教授为主体的校务委员会,制定规章条例,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使之有职、有权、有责和有法可依。日常工作中,他精心组织好党委会、校委会、校长办公会的内容,使全校工作有条有理,自己则抓全面,管大事,抓主要问题——教学和学科建设。当时的山东大学呈现出教学秩序良好,工作效率高,奋发向上的局面。
  华岗校长特别重视教学工作,注重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华岗校长在其治校实践中,始终把教学和教师放在中心地位。山东大学与华东大学两校合并后,华岗认为“大学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目标问题”,并进行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他认为,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所以当时教学改革措施都是经过教师反复讨论通过的。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他提倡名教授承担更多的课程,以使学生受到名师的熏陶,当时山大有名的教授、专家都在教学一线,很多人教授一年级的基础课,深受学生的欢迎。
  为了加强教学工作,确立教学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他提出科研和后勤都必须围绕教学,为教学服务。他亲自抓教学工作,轮流听取各院系汇报;注重教学的计划性,定期检查、评比;规定教授必须上大课,发挥教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华岗校长身体力行。他除了给全校讲政治大课外,还给历史系讲“社会发展史”,给中文系讲“鲁迅思想研究”。他还在校刊上开辟“教与学”专栏,让教授和学生公开对话。一些著名的教授如冯沅君、赵太侔、童第周、曾呈奎等都先后在上面检讨教学问题,收到了良好效果。1953年,华岗校长提出了“专业教学,培养师资,整顿纪律,提高质量”的办学思路。1954年又发展为“贯彻专业教学,开展科学研究,积极培养师资,加强劳动纪律”的办学理念。
  华岗校长特别重视科研工作。他把科研工作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第一次校委会讨论通过六项重要议案,其中第三项即为加强学术研究案。为此,学校成立了学术审议委员会;每年校庆要举行学术报告会,激励师生开展科研活动。1951年,先后创办《文史哲》和《山东大学学报》作为登载和反映学术成果的阵地。1953年,成立山东大学“科学研究委员会”,推举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教授任主任委员,进一步加强对科研工作的组织领导。1954年校庆日,华岗校长作了《综合大学如何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报告,引领师生开展科学研究。学校举办了“教学与研究工作展览会”,展出了几年来全校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的成果。全校上下形成了一种科学研究的氛围和环境。
  华岗校长特别重视学科建设和办学特色。1951年的山东大学,设有文、理、工、农、医五个学院和两个研究院、两个直属系,共18个系2300多名学生,是当时全国高校中规模较大的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后,华岗认为山东大学已基本定型,今后应根据形势的发展和需要,结合学校实际,发展优势学科,开拓新学科,做到方向明确、重点突出,建设有自己风格和特色的综合性大学。他为山东大学设计了“文史见长,加强理科,发展生物,开拓海洋”的发展方针。1953年6月,经过充实,最后确定了汉语言文学、历史、海洋生物、动物胚胎、植物、物理海洋六个专业为重点发展学科;物理、化学两个专业师资力量和设备条件都较好,又承担理科各系的基础课程,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关系重大,也定为重点学科,力求得到发展。山东大学的基础学科和优势学科的基础都是在华岗校长的倡导下奠定的。今天的山东大学,“文史见长”优势仍然保持着,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生物和微生物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
  创办了“学报之王”《文史哲》。为了引领和推动学校教学与学术的发展,华岗同历史语文研究所及文学院的同仁们于1951年5月发起创办了创办了被学界誉为“学报之王”的《文史哲》杂志。华岗为社长,杨向奎为主编,编委由几位著名的教授和教师担任。华岗还把自己的稿费当作《文史哲》的经费,亲自审阅、编辑稿件。华岗指示,《文史哲》每期必须有一篇理论的文章,也必须有一篇现实的文章,在学术文章中既有思辨的又有考据的,既有中国的又有外国的,文史哲皆有,以突出办刊特色。《文史哲》注重培养人才,每期必推出一个青年作者,成为培养学术人才的重要园地。华岗规定《文史哲》每期尽可能推出一个新作者,以此来带动山大学术上的繁荣和造就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师生。这一时期,学校里学术研讨激烈纷争,呈现出一派学术繁荣的景象。《文史哲》推出的新人不少后来成了专家、名家,既为社会作出了贡献,也为山大赢得了荣誉。
  在华岗的领导下,《文史哲》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风,提倡学术创新和独到见解。《文史哲》一创刊,就在全国引起了轰动。一是由于《文史哲》创办较早,在全国高校中是头一家;一是由于《文史哲》的学术风貌和全新的理念,它代表的是新中国学术发展的方向。《文史哲》主张学术民主,提倡争鸣,开风气之先。它直接介入中国学术界长期争论悬而未决的学术问题,引起学者们的极大兴趣和广泛关注,他们纷纷来稿参加讨论。不仅校内专家多次投稿参加,而且还团结和吸引了校外的大批知名专家学者前来争鸣讨论,如王亚南、顾颉刚、周谷城、罗尔纲、黄药眠、齐思和、杨宽等等,一时以《文史哲》为代表形成了新的学术中心。先后展开的“中国古史分期问题”、“亚细亚生产方式”、“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中国农民战争作用问题”等等大讨论,在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文史哲》引领的学术大潮,引起了党和毛泽东的重视。李希凡、蓝翎合写的《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发表后,毛泽东亲自写了一封《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对该文予以表扬,引发了一场关于红楼梦问题的大讨论。山东大学和《文史哲》在国内外的名望日益增高。苏联、日本、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多个国家来函索购《文史哲》杂志。
  华岗校长特别重视人才。一个大学能否办好办出特点,关键在于有没有人才。而一所大学有没有高级人才,关键在于校长。华岗校长深知人才的重要,他经常跟人说:“著名的大学关键是靠有一批学识深厚的著名教授。”华岗校长不仅重视人才,爱护人才,培养人才,还千方百计地延揽人才,为学校的发展储备了有生力量。他把知识分子当做朋友、同志,给予充分的尊重。两位副校长童第周和陆侃如都是民主党派,且是国内外知名的专家。为了充分发挥两位副校长的作用,华岗把行政、教学、学习、学术等工作的管理全部交给了他们,实行分管校长负责制。在党委会上,华岗强调,要充分尊重两位副校长的意见,让他们“有职有权”。童第周、陆侃如感到在华岗身边工作非常愉快、舒畅。在华岗担任校长期间,童第周拒绝了去北京工作的调动,而仍留在山东大学工作。对其他教授、学者,包括一般教师,华岗都一视同仁,给予充分的尊重。而一些著名的专家学者也把华岗校长当作兄长、朋友,有事愿跟他谈一谈,听听他的意见。
  在频繁的政治运动中,华岗校长牢牢把握政治尺度,最大限度地保护专家、教授和群众。在“三反”运动中,有一名女教授因被诬为特务而自杀,华岗闻讯极为愤慨,责令有关人员检查。他痛心地说:损失几万元也抵不了损失一个专家重要,几万元买不了一个专家。齐鲁大学来函以历史系著名教授张维华涉嫌贪污“美庚款”为由要求将其调回审查,华岗坚决反对,从而使得张维华先生免遭一场厄运。他还以党委书记的身份阻拦公安部门批捕一个所谓有历史问题的外语系教授。面对着日益升级的政治运动和过火的批判、批斗,华岗连续召开三次党委会,纠正“三反”运动的偏差,并且对运动出现的问题主动检讨,主张立即放手,转入思想改造。这些后来都成了华岗的所谓“罪过”。1953年,改组后的山东大学党委决定重新恢复因“三反”运动和院系调整一度中断的政治大课制度。通过政治大课来解决思想问题,这也是华岗校长的一个创造。
  华岗不仅关心师生的政治成长,而且还关心他们的业务进步和生活问题。在业务上,他经常鼓励和帮助有政治顾虑的人放下包袱,大胆进行教学、科研活动。他把由解放前留下来的山大教授称作“旧中国留给我们的财富”,鼓励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批判唯心史观,联系自己学术思想,重新研究中国古代文化遗产。正是华岗校长为专家学者提供了宽松和谐的政治、学术环境,才使山东大学的学术研究得以茁壮成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国内学术论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由于华岗校长这样尊重人才、爱护人才、使用人才,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在山东大学工作的老教授全部留了下来,同时也吸引来了一大批新的专家学者,如童书业、郑鹤声、吴大琨、赵俪生、吕荧、孔令仁、陈同燮、许思园、乔裕昌、张维华、高亨、黄云眉、黄嘉德、王祖农、方宗熙、文圣常、束星北、陈机、莫叶、唐世风等。有的是慕名而来,有的则是华岗、童第周、陆侃如等多方招揽而来的。在20世纪50年代,山东大学集中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从而奠定了山东大学的人才基础和学科基础。
  华岗校长重视全校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华岗校长把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方针政策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当时政治理论课教师十分缺乏,他亲自为师生员工讲授《辩证唯物论》等政治理论课,提高师生员工的思想和理论水平。每次讲课,他都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参照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中的观点,将理论寓于社会进步、科学发展、研究成败、工作得失等常见的具有实感的事例中,生动具体,说服力强,深受欢迎。每次讲课,青岛市不少科级以上的干部都来参加,能容纳4000多人的“六二”广场挤得坐不下,成为青岛一大盛事。
  华岗一生无论在何种环境下都坚持学习写作,主要著作有《太平天国战争史》、《五四运动史》、《自然科学发展史略》、《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史》、《1925-1927年中国大革命史》、《社会发展史纲》、《苏联外交史》、《中国历史翻案》、《鲁迅思想的逻辑发展》、《辩证唯物论大纲》、《辩证唯物论知识和物理学》;狱中遗著《美学论要》、《规律论》等专著15部,论文166篇,未发表文稿4部。译著有《共产党宣言》。


【供稿单位:《山大第一》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亭亭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