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被忘却的民企大败局
发布日期:2017年04月01日 09:15 点击次数:
近几天,抽空把吴晓波著的《大败局》看完。书中记录了在改革开放后到21世纪到来前,十个民营企业的兴衰荣辱史。新闻出身的吴晓波,把一个个明星民营企业的成长过程用时间纪实手法慢慢铺陈开来,深度解读了“中国式失败”,并且从它们各自的败局中提取宝贵的“失败基因”。
秦池、爱多、巨人、三株、太阳神、亚细亚,一个个远去的企业,对我们来说可能有些陌生,但对于上一代的人,都是那么如雷贯耳。它们在"花样年华"的日子里突然灰飞烟灭,突然无声无息的倒下,如同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突然枯萎所带给人们的震撼一样,让人扼腕痛惜,却又无可奈何。
应该说,这些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与领导者很相似。他们的大多出身草莽,不无野蛮,性情漂移,坚忍而勇于博取。他们的浅薄使得他们处理任何商业问题都能够用最简捷的办法直指核心,他们的冷酷使得他们能够拨去一切道德的含情脉脉而回到利益关系的基本面,他们的不畏天命使得他们能够百无禁忌地去冲破一切的规则与准绳。
这种本性,也可以说是不可遏制的豪情赌性,敢于在机遇降临的那一刻,倾命一搏。正是在这企业家职业中最惊心动魄的一跳,区分出了败者与胜者。天堂与地狱,其微妙控制完全取决于天时、地利与人和的综合。成即为王,败则为寇,就像秦池酒业3.212118亿的广告费去争夺央视标王的噱头一般,当时整个时代的经济都充斥着投机者肆意张扬的气息。
但这本性带来的更多是对规律和秩序的轻视、对系统的职业精神和人文关怀意识的淡漠,以及面对危机时缺乏应对措施,其失败也成为了必然。就像前天去中心校区,偶然看到中心校区北门对面,竟是三株集团总部。这座平淡无奇的建筑,已读不出丝毫历史积淀。但谁又会想到,20年前,它是那么风光无两、叱咤南北。这个90年代里一年销售额达到80亿元的企业,却轻而易举地被一场莫须有的消费纠纷案打败,可见当时民营企业的辉煌该是多么的不堪一击。
但也正如吴晓波所言,在一个风云激荡的岁月,一代中国人在逼近现代工业文明时的种种追求和狂想,甚至他们的浮躁及幼稚,都是不应该受到嘲笑和轻视的。这是我们在计划经济禁锢下爆发出的强烈本能,但初次面对市场和易得的短暂成功,也使一个个时代弄潮儿晕头转向、不知所措。这是每个国家和民族都会面对的必然路径。他们具备成为英雄的禀质,可是最终还是落入烟花般瞬间璀璨又归于寂寞的命运。或许记住了他们,就能记住中国改革的曲折和悲壮。
中国的商业历史仍在一条演进的轨迹上快速地前行着,对于今日的企业家而言,过去那些人们的历史恰好就是他们的今天。所有商业上的兴衰都如出一辙。前人的失误或许不会完全上演,但是所有即将发生的悲剧中都无一例外地活跃着前人失误的痕迹。假令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供稿单位:政管学院 作者:蔡智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玉茹 榭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