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担当?
发布日期:2016年04月03日 16:10 点击次数:
老师在《形势政策和社会实践》课堂上讲到了“担当”,当责任历史性地落在了我们肩上之时, 我们能义不容辞地挑起担子,这就叫“担当”。我总觉得,“担当”是一种精神、一种意识,更是一种品格,它蕴育于心底,但见褚于行动。如何才能担当起自己的那份责任,顶起自己该顶的一片天呢?
人的一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历史使命。年轻时的使命与责任有别于中年,壮年的责任又同样的与老年不同。但有一些东西却始终相同,那就是我们的社会身份:守法公民、知识分子、守纪劳动者、民族血脉传承者和历史车轮推动者。有了身份也就有了责任,赋予了责任自然就要学会担当。对不起责任的人就叫不称职,不敢担责任的人就是胆小鬼。
“怕”与“不怕”是担当中的两种境界。“怕”字往往被一层叫做“不愿”的外衣紧紧地裹在其中。“愿”与“不愿”原本是个态度问题,但很多“不愿”的背后是我们不敢面对现实的心境,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算了,让别人去干吧”、“老问题了,怕是一时难改”、“我的力量有限,再努力也是白费”等等,这些其实都是“怕”字惹的祸,不敢担当就不能进步,没有进步哪来成功?努力,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努力,肯定难以成功。
迎难而上是“担当”的起点。但我们还是得有两股劲,一是要有仰望星空的愿想,需要有目标牵引,有铁杵成针的胆略;另一个就是要有脚踏实地的精神,从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入手。一个“狠”字见高低、一个“韧”字见成效、一个“闯”字见精神,如果我们能始终做到孜孜以求,心无旁骛,你追我赶,精益求精,就不愁克服不了困难!其实,在面临“难”时,你若怕它,就会难上加难;你若不怕,知难而进,“难”就不难。
不自恋、不自满、不自扰、不自欺,胸中时时刻刻有责任、有标高、有压力、有动力,我觉得这就是担当的必有之义。有担当就是要“尽责第一”,把精力用在学习上,把智慧用在思考上,把干劲用在实干上;有担当就是要“优质优效”,我们干任何事情,都要把握住责任、任务、时间、程度这些要素,任何一个环节偏颇了,“担当”就会出问题;有担当就是要“问题归零”,动态管控自己的任务目录,追求归零的愿景,不懈怠,不止步。“思深,悟透,立行,善为,超越,标新”,这就是我崇尚的担当观。
很多时候的很多人,其实是不缺能力但缺责任,不缺智慧但缺担当。忘我的境界、开阔的眼界和做事的边界这“三界”清晰了,做事就会有良好的遵循,“担当”就会更有分量,就不会因为失言失行而造成责任坍塌。古人讲“不逐声名名自高”,实际上,路直才能车顺,心通透方可行自觉。谁都知道:没有忧患就没有创新,没有汗水就没有成就,没有作为就没有地位。实际上还应该有两句话,叫“没有行动就没有能力,没有责任就没有担当”。责任无疆,求索无疆。眼下,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就是要通过努力,把我们的本领,向内扩展,向外延伸,向前推进,向上提升,以不辱未来之使命。
【供稿单位:信息学院 作者:胡平舸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秒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