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随想
发布日期:2016年04月13日 13:50 点击次数:
一位移民国外的中国公民说:“雾霾中国,没有希望了,我失望地离开,决不留恋。”听罢此言,想到了“爱国”主题,联想起我近期读完的《大国崛起》丛书,个人对“爱国”有些感悟,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是人类普遍具有的一种自然情感。无论在何种文化传统之下,“祖国”这一字眼儿总是能够在人们内心激起高度的认同感和强烈的归属感,这种感受,我认为就叫“爱国”。
爱国是公民对祖国的应尽义务。只有每个人在行动上尽到了爱国的义务,我们才能更为充分地享受国家为每个人的生存发展所提供的保障。离开每一个公民对国家的拥戴和奉献,国家的存续本身都难以为继,公民还怎么奢望从国家那里获得生存的安全和发展的保障?你看,就连主倡个人主义价值观的西方学者、被誉为现代自由主义传统之开创者的约翰·密尔都承认,“每个人既然受着社会的保护,每人对于社会也就应有一种报答。”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短短数十年内创造出惊人的发展奇迹,之所以在各种灾难面前没有倒下反而挺过来了,这其中,就有爱国主义的巨大功劳。其实,不管任何民族,爱国主义都是战胜艰难险阻、实现民族独立的强大精神支柱。只有凝聚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之下,才能够团结一致,攻坚克难,齐心协力,建好家园。
独立和复兴是相辅相成的。民族不独立,就根本谈不上复兴;国家不振兴,现有的独立也难以长期维系。我们总是在讲“弘扬伟大的中国精神”,我觉得,“中国精神”的重要内容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每一个中国人,如果都能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就能为“中国梦”助力,为民族复兴加油。
不同社会的爱国观是不同的;同一社会在不同时期对公民所提出的爱国要求也是不同的。在当代中国,爱国,我觉得至少有三层含义:热爱祖国河山,热爱骨肉同胞,热爱民族优秀文化。领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续和发展的家园;同胞,是情同手足的骨肉兄弟;文化,是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其实,爱国并不复杂,做到了爱领土、爱同胞、爱文化就是爱国。
爱国观是直面行动的,也只有在公民身体力行的实践中来实现。践行爱国思想,我觉得有三件事得认真去做:一是把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看成一体。爱国主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更不是狂热的、盲目的、非理性的情感。既要爱国至深,还要“协和万邦”。二是把爱国与强国看成一体。爱国不是一瞬即逝的心灵悸动,而是坚定、执著的恒久信念;也不是抽象空洞的口号,而是能够落在真处、行在实处的建国强国行动。三是把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看成一体。崇尚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找准结合点和发力点,只有这样,普天下的国民才能有“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和进步的机会。”
【供稿单位:信息学院 作者:胡平舸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帷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