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记一起成长的日子

发布日期:2016年07月20日 10:30 点击次数:

  “你是为什么而来?”
  从报名到面试,再到真真正正走进商河郑路中学的校园,自参加唐仲英爱心社“梦之翼”赴商河成长夏令营以来,这个问题已被问了多次。是为了应付那一本社会实践白皮书?是因为所谓的无支教不青春,没有经历过支教就没有一个完整的大学?还是以天下为己任,以一己之力救孩子于水深火热?如果没有亲自体验,我想,我永远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答案。
  开营仪式加主题班会,孩子们接连涌入教室,可能是因为校长还在,他们乖巧而拘谨,坐在熟知的伙伴旁,好奇地打量着我们这群“不速之客”。当我们拉过板凳坐在他们身边时,本来叽叽喳喳的他们突然没了声音,低着头,不时向我们投来腼腆却友好的目光。
  “你们叫什么名字啊?”
  一阵沉默,孩子们互相望着,不断用目光怂恿伙伴,自己却抿紧了嘴,显得格外内向胆怯。
  “哎呀,没关系的。你们就把我们看作大哥哥大姐姐就好,我们比你们大不了多少的。大胆一些,介绍一下自己,不然我们怎么认识大家呢……”
  “我叫,我叫左新月。”
  “我叫王静,嗯,和那个老师一个名字。”
  ……
  终于,大胆一些的孩子开始介绍自己,气氛不再那么紧张。我赶紧找话题,生怕他们再陷入沉默。果然,当问到有没有暑假作业时,孩子们的话匣子打开了,给我夸张地比划着他们又厚又大的暑假作业本,抱怨着被占用的电视时间,那一刻我觉得他们已经没有了对待家长老师的提防,而是把我们当作真正的哥哥姐姐,倾吐着他们平时无处宣泄的小情绪。望着逐渐放松的他们,拉着我们热切地聊喜欢的学科,聊想考的高中,想有的职业,甚至是喜欢的电视剧和偶像,我突然觉得自己的初中仿佛就在昨天,一样的烦恼与喜悦,一样的失望与期待,我们是曾经的他们,他们也将是现在的我们。
  经过一番分组与介绍,支教算是真正拉开了序幕。因为课程要求是要拓展孩子们的视野,让他们看到不一样的世界,所以教学内容多是平日老师们不会教学的知识。支教小分队的同学们可谓各显神通,上教天文,下教地理,中间还能聊上一通解剖与书法。而作为辅导员,即使不是自己的课,我们也需要坐在所负责小组的旁边,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教学的内容。大学里的学习,让我们逐渐丢失了中学阶段的好习惯,坚持不了几分钟就想扫一眼手机,打一下呵欠,而相反,身旁的孩子们为我们做了良好的表率。
  他们都挺直着腰板,目不转睛地望着台上的小老师,甚至还做着笔记。从一开始的拘谨,提问时的一片寂静,到后来有了问题就积极讨论,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孩子们在一点一点的改变。他们会在路上遇到哥哥姐姐们时开心地挥手而不是害羞地躲开,会在下课时拦住小老师们追问不懂的问题,还会在午休时间敲一敲我们的门再跑开来一个可爱的恶作剧。他们是一群孩子,蹦着跳着播撒一路阳光。
  “你是为什么而来?”
  短短十天,我们不能教给孩子们太系统的知识,不能从根本上带给他们物质上的改善,我们能做的很少很少,但是,当我们一个过来人的身份给他们鼓励和建议,以哥哥姐姐的样子带着他们学习欢笑时,我们想做的很多很多。
  我,为什么而来。我想,我已经找到了答案。

【供稿单位:口腔医学院    作者:邓钰玮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杨璇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