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曾经的高中理科生,现在的临床医学本科生,回顾成长的这些年,好像和音乐啊乐器啊这些东西打交道并不多。老早就发现自己唱歌跑调,就感觉自己和正统音乐无缘,所以一般就听听流行音乐过过瘾,并没有想过会去听一场正式的音乐会,也没想到在大学选修课中有了现场观赏音乐会的机会啊,表示很兴奋哦!
在周末就要免疫专业课考试的紧张时期,几个同学决定抽出一晚上去欣赏一场真正的音乐会,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身穿正装、连衣裙,长途跋涉从趵突泉校区来到中心校区,好不容易来到圣昆仑音乐厅,等来人生第一场音乐会。
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观赏了半个小时后我发现我的感受和之前幻想的情景完全不同,略有尴尬之感。实话实说我是真听不出来这场管乐器音乐会中每位演奏者演奏技法的精湛与否,也听不出来乐曲的演奏有没有瑕疵。但是作为一个观众,我觉得这场音乐会真的很棒哦!我很感动,不仅仅是因为演奏者演奏出的美妙的音乐,更是被演奏者们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意所感动,有关毕业季的依依不舍与无限感恩寄予在乐曲中,真实而震撼。
因为是外行,所以专门查了查当天演奏曲目的一些基本资料才敢开始写这篇感悟。当天观赏音乐会的时候因为没有提前做好功课,演奏的曲目我都听不太懂,所以当天的乐趣就是看演奏者的肢体表现第一首作品《11首march》,小乐队作品,作为音乐会的开端,很带感。多位演奏者默契的配合很棒,而且我很惊奇的发现之前给我们上课的小号学长也在舞台上,很有亲切感呢。
第二首《嬉游曲》原为18世纪欢娱宾客的器乐重奏组曲,常由3~10余件管弦乐器混合演奏,包含4个以上乐章,以舞曲(、进行曲、变奏曲为主,形式与小夜曲相仿。这首是W.A.莫扎特的嬉游曲。有四位学姐在吹长笛,有一位是上课给我们展示长笛的学姐,很厉害哦!
第三首《单簧管与钢琴二重奏》的钢琴演奏者也是来过我们课堂的学长。
第四首《小号与弦乐队F大调奏鸣曲作品2》、第五首《皮尔那巴松协奏曲》也很棒,尤其引起我兴趣的是从来没有见过的一个乐曲——巴松。长得长长的,像烟囱,很有意思,所以专门查了一下,巴松:乐器。低音区音色阴沉庄严,中音区音色柔和甘美而饱满,高音富于戏剧性,适于表现严肃迟钝的感情,也适于表现诙谐情趣和塑造丑角形象。本调为C调,音域都是大字一组降B-小字一组降B(三个八度)。感觉是一种比较少见的乐器啊。
接下来我认为的整场音乐会的感动点来了,最印象深刻的是周慧泽学姐的一段串场,说出了她与巴松之间的不解之缘,对恩师的感恩,对毕业的不舍,真实而感人。而第六首《巴松三重奏——探戈》就是周学姐的老李群老师师和师弟朱华晨送给她的毕业礼物,真的很棒!
下一首单簧管《弄臣幻想曲》,这种乐器又称黑管或克拉管,在台湾又称为竖笛,有管弦乐队中的“演说家”和木管乐器中的戏剧女高音之称。高音区嘹亮明朗;中音区富于表情,音色纯净,清澈优美;低音区低沉,浑厚而丰满,是木管乐曲家族中应用最广泛的乐器之一。
之前有个学长来课堂上介绍过,所以这个节目我还是有底气观赏一二的。接下来的就不一一介绍了,演奏的都很棒。最后全部演出同学上台谢场,献花,谢恩师,拍照合影,将大学时期完美的谢幕留在相片中!大学,完美的结尾!
总结一下,这场毕业音乐会演奏者们的深情投入是可以看到的,虽然上下场略有混乱,但不影响音乐会的质量,所以这次音乐会我要打满分。希望所有应届毕业的学长学姐们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在人生新的阶段继续发光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