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世界,波谲云诡,文明已经与政治、经济、文化等高度融合,又因为风驰电掣的发展速度,文明也开始日新月异的多元化发展。
政治文明的建设,从人类社会形成之初就开始了。从聚族而居到部落氏族,从小家小国到大一统的国家,人类的政治文明看似在一步步走向成熟,政治体系也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尽管当今世界各国体制不尽相同,却大都在建设政治文明的路上前行。我国奉行的社会主义道路便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西方各国宣扬的政治思想也是民主和自由,都揭露了政治文明的本质——即人类的文明。没有任何一个学者或者专家能够论断,哪种政治制度或是政体的绝对优越性,但是人人都知晓,民众肯定的即是成功的。“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在原始社会刀耕火种,茹毛饮血,果腹即是满足,生存即是生活;万类霜天,弱肉强食,人类开始学习制造和使用各种工具,用来抵御猛兽的攻击;当人性渐渐苏醒,认识到个体的价值时,人际间的交流就亟待一种和谐的关系来加以维持;当人类从着眼于物质层面转向精神层面时,一些荣誉、地位和理想,逐渐成为个人的目标。从人类需求的层次变化来看,人类正从群体走向个体,而人类之所以还是群居动物,便是因为政治文明作为纽带。政治文明带领着人类在实现个体目标的同时,维持着政治体的整体运转。而作为个体,要对政治文明有高度的辨识度,更要遵循其指导,只有正确认识政治文明,不把它当做是枷锁,才会享受政治文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经济文明,伴随着人类的交往而开始发展,是物质文明的高度凝练。从古人的以物易物,到贝类货币,再到纸币,经济文明逐渐抽象化。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经济文明的代名词不甚相同,从兜售、交易到贸易、合作,反映出经济文明正从分散的对立的个体,变化为集群的统一的群体。在这一变化中,必然有诸多分歧和摩擦。库勒在《货币战争》中指出“人作为贪婪的造物,从人的本性看,几乎可以肯定,货币战争将永无止境。”经济文明与政治文明的发展相同,都浸淫着血与泪。而今的世界,经济在高速发展,经济文明建设却难以启齿。因为经济文明未能随时代的发展而转换发展模式,高度依赖甚至透支资源,必然陷入被动。
文化文明,其实是精神文明的另一种体现。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一般提及文明,总是以文化作为最直接的说明。儒家文化,封建文化,礼乐文化等给都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当然各种文化都不是完美的,糟粕甚于精华者也不在少数,但不可否认,他们都是文明的体现。文化具有多样性,文明却鲜有诸多变化,因为文化的多元性建立在文明的坚实基础上。文化可以千变万化,文明却不能如此,因为文明是江河的主流,倘若大幅度改道,近岸都将倾覆。中国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的原因,在于无论是哪个阶段,都秉承着一贯的底线和原则。文化也因为文明的庇佑,而蓬勃发展。
滔滔江水自西向东汇入大海,人类文明却不知流向未来的何处,但是,我深信,个人的文明即是全人类的文明,我们走向何处,人类就将走向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