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班会
发布日期:2017年01月26日 09:52 点击次数:
假期是最适合梳理的时光,回顾忙忙碌碌的一整年,最可喜的是能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我无意翻到上学期关于班会的日志记录,字里行间所传递的能量使得我忍不住动笔分享。
那是一次简单的班会,没有精心的布置,没有欢乐闹腾的游戏,我们几个班委只邀请了班主任和几位学长学姐,进行了长达2小时的交流会。上了大学,打着学术研讨,职业生涯,领导力素质等各种头衔的讲座遍地都是,然而那些可以成为短期生活或者长期规划中具有转折性意义的讲座实属不多。就算讲座本身的确非常有意义,嘉宾的确非常有成就,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汲取其分享之精华并且内化为自身之动力呢?
那次的交流会,轻松愉快但干货多多。分享者并没有说教的姿态,只是本着谦卑的态度分享自己最真实的感悟。一位学长出国留学,一位学姐保研中国政法,另一位学长外保失败转而留在本校,无论是光鲜辉煌的经历还是似乎惨淡的曲折,他们都以最朴实平和的口吻说出了自己的故事以及在那段光阴里陪伴着自己的情绪,毫无掩饰。陪伴了我们三年的班主任也用自己的方式嘱咐着在座所有人如何走好自己的路。遇到这样的班主任,无疑是一种幸运。她有的时候像妈妈,课上课下的各种关心会让异乡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她有的时候像姐姐,相似的求学经历和为人母的直觉总会让她一眼就看出我们的胆怯,顾虑与迷茫。身为过来人的他们,会让我们猛然从自己的圈子里跳出来,到达一个高度开始审视当下的自己。换一个高度,视野与心境都会大有不同。
世界观与价值观需要经过不断成长与经历才会最后凝练成自己的行为方式,讲座或分享之目的不在于学习他们做了什么而是他们怎么做,而是知道支持大家最后都到达自己理想目的能量或者方式到底是什么。答案是什么呢?答案并非多么高深莫测,就是最简单的道理。早日找到自己喜欢或不反感的目标并为之不懈奋斗,丢掉懒散,提前规划准备。
而这些道理似乎都老掉牙到不值一提。从小的励志经典到如今泛滥的鸡汤软文,都试图向我们传递着亘古不变的人生哲理,虽偶然有打了鸡血的冲劲或者想脱胎换骨的想法,又有多少人无疾而终。《后会无期》中“这一生听了许多道理,但终究过不好这一生”大概揭示了无数人的命运状态。而这样的人生状态不改变,也无大碍,吃喝拉撒,生老病死,不就是人生么?但是倘若开始尝试改变,人生应该是另一翻面貌了。
而丰实饱满的人生总是需要几个转折点,才会让我们跨上一个接一个更高的山头,看见更美的景色。转折点多半来源于外界与他人的影响,因为20岁的我们都过于自我,我们在不断创建和维护自己的世界与形象,我们不可能在自己与自己的对话中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自己。因此,别人的故事与经历,倘若好好咀嚼一番,设身处地审视一番,同时代入自己现今的状态,把那些对自己最有用最有触动的道理都具体成下一步的行动,明天的计划,这一年的规划。那么,把这样的分享称为转折点,似乎一点也不为过。
【供稿单位:外语学院 作者:崔阳阳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裴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