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东野圭吾《湖畔》有感
发布日期:2017年01月06日 11:42 点击次数:
相信不少人都读过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白夜行》,一部很精彩的作品。怀着对他其它作品的期待,我看了这本《湖畔》。《湖畔》在几年前被拍成了电影,《湖畔杀人事件》,据说有些重口味,很“日本”。
在我看来,豆瓣评论《湖畔》是“《白夜行》后东野圭吾对当代社会与家庭最严厉的拷问,超越《白夜行》的黑暗绝望,挑战人伦道德底线的突破之作”,这个评价很中肯。
翻开书看到第一页,就觉得东野的书写风格稍显诡异,这让我隐隐有些兴奋与不安,毕竟,在考试周内脑子里天天住着一个鬼可不太好……《湖畔》的第一页是这样的:“俊介经过美菜子面前,一脚踏进房里。就在那一瞬间,他惊叫了一声。床边躺着一个女人,身上穿着的无袖连衣裙他很眼熟。”看到此处,我猜想到,这一定是一具尸体……没办法,按套路应该就是这样。事实证明,我的猜想完全正确,只不过这其中的过程比我想的要复杂多。
书中的主要人物是暂住在郊外姬神湖畔别墅区、为了孩子的学业进行考前培训的一些家长们,分别是并木和美莱子夫妇、滕间和一枝夫妇、关谷和靖子夫妇、坂崎和君子夫妇、以及孩子们的辅导老师津久见。男主角并木俊介想和妻子美莱子离婚,于是让有侦查能力的情人高阶英里子调查妻子美莱子的出轨证据,在高阶英子有所发现的时候,并木俊介便前往湖畔别墅去找美莱子,想私下亲自求证,高阶尾随而至,结果惨遭杀害。在藤间的谎言之下,并木不得不参与作案,等他逐渐发现不对劲时,却又来了一个让他无法将真相公诸的变故。
整个小说没有任何关于心理活动的描写,让人难以捉摸人物心理的变化,恰当之处设置着埋笔,让本来略显老套的教育意义主题跌宕起伏,并在结尾处温情升华,让整个杀人事件不那么诡异。
回想一下,在我所读过的小说里,很少有这样用没有任何心理描写的方式还能让读者内心随着文字而充满起伏的作品,而且还是这样一部有点悬疑性质的小说。不得不说,东野圭吾的文笔很厉害,善于利用细节描写抓住人物的精髓,并且给读者惊心动魄的体验。
读完小说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在日本,家长对孩子的成绩原来也这么重视,可以让某些家长用金钱甚至出卖肉体来换取。小说结尾处,并木推断出是美莱子和前夫的孩子章太为了挽救母亲和继父和爱情所以杀了继父的情人高阶英里子,因此放弃了报警,选择回归家庭。
小说中家长之间的利害牵制,家长和老师之间的金钱关系,孩子和父母间无私亲情无一不显示出了这个社会最为真实的状态,人性的自私残忍以及温情不禁让人唏嘘,也许这部小说正是要告诉我们在乎的不应只是那一些些私利吧,更加美好的不仅有头顶的天空,还有心中的道德律。
【供稿单位:管理学院 作者:陈婉玉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颖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