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希望老人错峰出行,不能止于呼吁

发布日期:2016年12月26日 11:26 点击次数:

  近日网上出现一则暖文:湖北七旬老伯举牌呼吁老年人错峰出行:心疼孩子挤不上车。只要不下雨,荆州沙市71岁老人汪长荣就会在沙市六中对面公交站举牌两小时,倡议老年人错峰出行,为上班上学的人提供便利。
  网络上对于老人的行为一片赞许。的确,比起在上班高峰还要和上班的人挤公交、挤地铁赶早市、去超市的老年人来说,汪长荣老人简直太贴心了。有时候我们看新闻不能光看热闹,而需要想想新闻背后的事情。汪长荣老人举牌呼吁老年人错峰出行,是因为如今老年人与年轻人、学生一齐抢占交通工具的现象已十分严重。那么这一现象为什么会出现呢?
  首先,中国已经逐步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身边老年人的数量越来越多,老年群体庞大。其次,大多数的城市都对老年人施行了敬老政策,大多数城市的老年人都有较便宜的老年乘车卡,可以以较低廉的价格乘公交或者是地铁。有些年龄更大一点的老年人,可以享受免费乘车的政策。由于出行成本大大降低,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乘公共交通工具。再次,很多老年人确实也没有考虑过要为他人行方便,再加上想去早市买新鲜的蔬菜,相约在早高峰出行。最后,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多数城市的公共交通设施不够完备,公共交通资源还是比较稀缺的,不要说老年人了,有时都满足不了年轻人的乘车需求。于是就出现了老年人、上班族和学生一起争抢公共交通的上车机会。
  之前社会上类似的呼吁也很多,此次71岁高龄老人身体力行的呼吁也是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那这样的呼吁究竟有用吗?我认为效果还是有的,但是呼吁时,还应讲究说服的技巧。从记者对汪长荣老人的采访中我们知道,老人是看到寒风中挤不上公车的孩子时,想到自己两个上初中的孙子也有可能挤不上车,在寒风中等待,才想到要做这样的呼吁。从中我可以发现同理心的重要性。向老人们呼吁的时候,我们可以多从老人的角度出发,让他们想想自己家的上班族、学生,将心比心的让老人认识到错峰出行的必要性。
  希望老人错峰出行,光靠呼吁是不够的。而加强城市基础交通设施建设也不是短期内就能做到的事情,那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上海在今年5月新出台的一项政策,似乎效果很不错。
  今年5月,上海开始改革敬老补贴制度,实施了老年综合津贴制。按照年龄分为5档,对老年人发放包括交通在内的津贴,钱则直接打入具有银行卡功能的“上海敬老卡”中。与之对应的是,此前上海老年人持“敬老卡”免费乘车的制度也宣告停止,自6月26日0时起,70岁以上沪籍老年人乘坐公交和轨道交通均须买票。近日上海有关媒体进行了随机调查,调查的结果是“获普遍好评”。因为它在不降低原有敬老力度的前提下,以经济杠杆调节老年人出行,以达成出行的理性。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使老年人错峰出行的目的。
  希望老人错峰出行,不能止于呼吁,在逐步加强基础交通设施建设的同时,还要出台一些既经济又有效的政策来进行调节,在这一方面上海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供稿单位:新闻传播学院    作者:李晓桐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宇彤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