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认真研读了《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后,深刻认识了毛泽东为何看重和重视中央党校工作,深受教育和启发。
延安时期,毛泽东看重和重视中央党校工作到了什么程度呢?一是亲自题写“实事求是”校训叮嘱中央党校;二是亲自到中央党校讲课,发表了许多著名演讲,如《整顿党的作风》、《当学生,当先生,当战争领导者》等,可以说是“三天一小讲、五天一大讲”;三是亲自兼任中央党校校长。当时,中央党校成为高中级干部的集结地,成为培养革命骨干的大摇篮。
毛泽东为何看重和重视中央党校工作?以前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现在学习了《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后终于找到了答案。
毛泽东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上曾讲过一段话:“要知道,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看齐。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由此可见,经常喊看齐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规律和经验。只有经常喊看齐,只有各级党组织都经常喊看齐,才能时刻警醒、及时纠偏,使全党始终保持整齐昂扬的奋进状态。
延安整风运动之前,包括党校在内的干部学校理论与实际脱节,学与用脱节,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严重,由此出现同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央路线有偏差、看不齐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批评了这种现象,但没有引起注意。1943年9月,毛泽东再次说:“一九四一年五月,我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毫无影响。”正是由于存在着不看齐、看不齐现象,1942年2月28日和3月底,中央党校两次改组,决定由毛泽东直接领导中央党校工作,以彻底改变中央党校不适应党的事业发展的那些做法。
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1941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标志着整风开始;1945年4月20日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止。延安整风运动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是党的建设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通过延安整风,使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使干部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一步,使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不断把领导干部集中到党校来学习培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帮助大家向党中央看齐。看齐意识归根到底一句话,就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看齐意识本身也蕴含着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核心意识。革命战争年代如此,和平建设时期如此,改革开放新时期更是如此。从中央到地方建立党校体系,专门教育培训干部,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
当前,全国共有省级党校34所,副省级党校15所,市地级党校360多所,县级党校近2500所,另外不少党政部门、国有企业、高等学校、部队等也办了党校。党校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校是我们党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是党校的主业主课。领导干部到党校学习,主要任务是学习党的理论、接受党性教育。党校承担着为领导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指出,党校要旗帜鲜明、大张旗鼓讲马克思主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共产主义,旗帜鲜明、大张旗鼓讲党的性质、讲党的宗旨、讲党的传统、讲党的作风。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
毛泽东关于如何办好党校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思维,见之于毛泽东党建思想和军事思想之中,贯穿在党的十八大前后中央先后出台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等规范和文件之中。从毛泽东到习近平,通过党校来统一全党的思想、行动和意志是我们党的一贯好传统!
联想山东大学党校的教育培训工作,当前要重点做好“两个结合”。 一是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合起来,强化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进一步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二是与学校当前着力开展的实施“十三五”规划、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双一流”建设、启用青岛校区等方面的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在统一思想、凝心聚力、推动工作上见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