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是这样形成的

发布日期:2016年10月25日 16:01 点击次数: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反腐倡廉、拒腐防变,有案必查、有腐必惩,要让腐败分子在党内没有任何藏身之地。
  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是怎样形成的?这是我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一直关注和思考的一个问题,不仅要有感性认识,更要有理性思考。近期播出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给了我很大启发,使我逐步认清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的形成过程。思考归纳,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是这样形成的:警钟长鸣、以上率下、踏石留印、利剑出鞘、纪律前置、拍蝇惩贪、天网追逃、标本兼治。根据个人的学习、思考与理解,对以上八个关键词一一解读如下:
警钟长鸣
  习近平指出,反腐倡廉、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13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的账。习近平用“人心向背”这四个字,明确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这个大问题。就像70多年前,毛泽东回答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的问题一样,答案里核心的道理,同样是“人心向背”四个字。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以纪实的手法和翔实的史料教育警示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人,正在新的长征路上奋斗、求索、赶考;忘了初心、半途而废的人,已经走向了歧途、深渊甚至末路。
  一些高级领导干部落马,表明了党中央坚定不移惩治腐败的鲜明态度,体现了党纪国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显示了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如果背离了自己的初衷和信仰,走向自己的反面,教训何其沉痛。一个个落马者的忏悔在警示着:对于每个人,理想和信念的坚守,时刻都不能放松。而对于执政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百代兴盛依清正,千秋基业仗民心。建党95年,新中国67年,改革开放38年,哪一段历史不是“人心向背”的历史?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人心向背”的选择。深化党内教育,必须警钟长鸣,让每个党员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以上率下
  正人先正己,中央怎么做,上层怎么做,领导干部怎么做,全体党员怎么做,群众都在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坚持以上率下,先后实施了中央八项规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党风整顿措施,成效显著,目的就在于教育全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前往河北考察调研时,听真话看实情,与群众零距离接触。虽然中央八项规定是针对中央政治局提出的,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对全体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共同要求。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三个要点”,一个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三个要点是联系群众、求真务实、艰苦朴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充分体现了领导带头、以上率下的优良作风,从中央政治局到普通党员都要认真贯彻落实,违者必究。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自上而下在全党深入开展。其核心思想是: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为民、务实、清廉”成为群众路线的时代内涵。
  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其核心思想是: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专题教育聚焦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着力解决“不严不实”问题,切实在深化“四风”整治、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上见实效,在守纪律讲规矩、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上见实效,在真抓实干、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上见实效。
  在全体党员中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目的在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进一步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其核心思想是:以尊崇党章、遵守党规为基本要求,以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为根本任务,教育引导党员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学”得深入,才能“做”得扎实。
踏石留印
  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信息统计,三年多来已先后有100多名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落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中,已有10名中央委员、13名中央候补委员接受组织调查,“打虎”成绩斐然。一组数据清晰表明了党中央坚决纠正“四风”的决心和恒心。2016年1至8月,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5105起,同比增长25.4%;处理党员干部35733人,给予处分26609人,处分比例达到74.5%,比去年同期高出11.5个百分点,证明执纪越往后越严绝非一句空话。截至2016年8月31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已累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近14万起,党风政风民风明显好转,广大干部群众有目共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正风肃纪,锲而不舍纠“四风”,赢得党心民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而决不能蜻蜓点水。作风问题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一个社会风气的建设,价值观的培育,并非一日之功,只有一步接一步坚持前行才能达成。重塑廉洁的党风政风,干净的社会风气,最终受益的,是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
利剑出鞘
  开弓没有回头箭,反腐没有休止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组和地方巡视组的卓越行动及其巡视成果,备受社会关注和期待,巡视组一词迅速成为网络上的耀眼明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辱使命成为巡视组的良好形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雪亮的眼睛无所不在;巡视组的眼睛是犀利的,犀利的眼睛无所不察;群众监督与党内监督相结合,让“老虎苍蝇”无处藏身,现出原形。被媒体公开曝光的“老虎苍蝇”正在与日俱增,并且还可看到“沉重的忏悔”和“深刻的警醒”。巡视组既是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又是“老虎苍蝇”的克星,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战线上的“千里眼”、“顺风耳”和“一线侦察兵”。
  自2013年5月十八届中央首轮巡视启动以来,中央巡视已开展了十轮,130个组次巡视组对213个地方、单位进行了巡视。通过不断创新形式手段,实现了对31个省区市、中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中央金融机构的巡视全覆盖,2016年还对8个省份进行了“回头看”,并对中央和国家机关开展巡视,不断深化政治巡视,发挥强烈震慑作用,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一把利剑。中央纪委立案审查的中管干部案件中,有超过一半的问题线索来源于巡视。省区市的巡视工作主责在省区市党委,地方巡视能够做到见人、见事、见问题。巡视组是直奔问题而去,盯住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问题。党内监督不留死角、没有空白,形成了上下联动态势,巡视全覆盖不是一句空话。
纪律前
  纪律前置,就是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把纪律刻印在全体党员心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指出,要把党的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用纪律和规矩管住大多数,这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从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从违纪走向违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积极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党内关系要正常化,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经常开展,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要成为大多数;对严重违纪的重处分、作出重大职务调整应当是少数;而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能是极极少数。
  据统计,2013年至2016年9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01.8万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01万人。未来,这个数据还将不断更新。从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2016年以来发布的数据看,中管干部党纪处分中近八成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015年10月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被不少党建专家称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全、最严党纪”。我想,被关押在高墙电网内的“老虎苍蝇”一定以特殊的方式对纪律处分条例条文的修定做出过特殊的“贡献”,反面典型成就了正面教育。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这六大纪律共同激发纪律建设新动力。
拍蝇惩贪
  苍蝇式腐败、小官巨贪等现象凸显了基层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相比远在天边的“大老虎”,群众对近在眼前的“蝇贪”感受更为真切。对于“蝇贪”的危害性,有人甚至用“蝇贪猛于虎”来形容。习近平强调,“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它损害的是老百姓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获得感,挥霍的是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让群众更多感受到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人民的获得感,是一个国家最最宝贵的财富,是真正的执政之基。
  按照中央部署,各地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根据本地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大对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的查处力度。近年来,在基层腐败问题的查处当中,除了处理当事人、涉案人,已经有一批对自身职责认识不清、落实“两个责任”不力的党员领导干部也被问责。中央提出“层层传导压力,强化责任落实”,目的就是要压实基层责任,是责任就必须担当,不负责任就要被追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级党委纪委真正贯彻中央部署,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出对策,想办法,实实在在地去整治、去查处基层腐败问题。
天网追逃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腐败分子妄图躲到海外过逍遥日子,这是党和人民都绝对不能容忍的。“不能让国外成为一些腐败分子的‘避罪天堂’,腐败分子即使逃到天涯海角,也要把他们追回来绳之以法,5年、10年、20年都要追……” 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作出的庄严承诺。承诺很快转化为雷霆行动,人民看到,一张惩治腐败的天罗地网迅速撒向全球,天涯海角,虽远必追。百名嫌犯红色通缉令发布以来,截至2016年8月底,已经有33人归案;2014年以来,我国从70余个国家和地区追回外逃人员2100余人,追回赃款72亿余元人民币。
  境外追逃主要有四种方式:引渡、遣返、异地追诉、劝返。从百名“红色通缉令”到“天网行动”,从《北京反腐败宣言》到《二十国集团反腐败追逃追赃高级原则》等雷霆措施,让已经潜逃的无处藏身,让企图外逃的丢掉幻想。随着外逃贪官的归案,他们在所谓“避罪天堂”的真实生活,也经由媒体报道逐渐浮出水面。恐惧、绝望,是大多数外逃人员在国外的真实心境。尽管逃出国门,但他们只能东躲西藏、战战兢兢地活着,有人甚至遭遇了“大王叫我来巡山”的窘境。
标本兼治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党中央在深刻把握建党治党规律的基础上作出了回答: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既补精神之“钙”,又扎制度之“笼”。思想建党,主要是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优良作风,切实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补足精神之“钙”。制度治党,主要是积极回应从严治党现实需要,着力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一系列具有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的法规制度陆续出台。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或修订的党内法规达50余部,已超过现行150多部中央党内法规的1/3。十八届六中全会10月24日至27日召开,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修订党内监督条例。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全面从严治党正从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向每个支部、每名党员拓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讲得最多、最深刻的问题,就是从严治党。实践表明,“从严治党”不是一句空话!“全面从严治党”更不是一句空话!“让腐败分子在党内没有任何藏身之地”决不是一句空话!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忏悔说,我应该接受组织和法律的处罚,因为,人生都是现场直播,没有办法重来,而每个人都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亘古不变的。
结束语
  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不仅在于“打虎拍蝇猎狐”上的“量变”,更在于党风建设上的“质变”,使我们党焕发出新的蓬勃动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这是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握的基本规律。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向人民立下的军令状,说到,必然要做到。
  著名作家二月河说:“我们党的反腐力度,读遍二十四史,没有像现在这么强的。”一句话道出了群众的心声。建党95年来,我们党已做出“三大历史贡献”,全面从严治党必将是我们党做出的新的“巨大历史贡献”。

【供稿单位:党校    作者:白向忠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婉玉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