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不能只靠奖励推动
发布日期:2016年12月05日 14:39 点击次数: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与老年人相关的问题变成社会持续关注的话题,为了激励子女经常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辈,苏州福星护理院近日推出了“奖孝金”管理制度。这项制度规定:子女两个月内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辈超过30次,就可获200元现金抵用券,“奖孝金”现金抵用券,可以在缴纳老人相关费用时抵用。福星护理院的工作人员表示,自从“奖孝金”管理制度推出后,许多子女看望老人的频率明显增加。
福星护理院设立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奖励有孝心的子女,其初衷非常值得称赞,其效果也非常显著。对于老年人来说,子女的时常看望是精神上的最大抚慰。对于有孝心的子女来说,额外受到奖励,鼓励意义远大于实际价值。对社会大众来说,这更是一种提醒和呼吁,能够让更多的人关注到老年人生活的这个话题上,让更多的人进行自省。这个奖就像一面镜子,让一些人看到了差距和不足,唤起了身为子女的道德自觉,发人深省。
但护理院这一举措背后折射出的无奈和辛酸也值得我们深思。“百善孝为先”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文化,孝敬父母不仅是中华传统美德,更是子女的基本义务。不管是出于情义、道德还是责任,孝敬父母都是身为子女理应做到的,这不应该仅靠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奖励来推动。
近年来,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和关爱越来越多,先是在2013年出台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把“常回家看看”这项精神慰藉条款纳入刚性的法律范畴。之后全国部分省市相继出台政策规定,鼓励用人单位给予员工“孝老假”,员工可以在其年老长辈生日、老年节以及需要康复服务、临终关怀服务支持时探亲休假。还有些企业设立基金,让员工接父母到所在的城市享受天伦之乐。
前有法律的规定,后又奖孝金、孝老假的激励,国家和相关机构的措施规定虽好,但其实最重要的还是我们子女发自内心的对老人的关爱,如若不然,孝敬父母终究是一句空话。护理院的护理人员和医生护士虽然专业,但是却给予不了老人精神上的慰藉,无法满足老人看到自己儿女心情上的愉悦。所以身为子女,将父母放在心上,从心出发去感恩父母,才是对父母真正的关爱,才是纯粹的孝道。如果只是遵守法律要求常回家看看,只是为了“奖孝金”探望父母,不是发自本心的做法,不是出于“情”和“爱”,即便是在父母身边也只是换了个地方玩手机而已。孝敬父母不是一句空话,更不应该靠奖励来推动,它是出于社会责任,更是出于人之常情。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常回家看看,常给父母打几个电话,常给父母送去问候,在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里保留住亲情的温度,才是当下最需要做到的。“子欲养而亲不待”终究是人生憾事,不管有没有物质奖励,有没有法律要求,对父母关心和陪伴的这种道德温情都应该自觉地由心而生。
【供稿单位:新闻传播学院 作者:高艺倩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筱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