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周末,话题度最高的运动员大概是击剑队的董力了,自从他作为“实习爸爸”参加《爸爸去哪儿》第四季以来就广受关注,话题热度持续升高,他自己也曾在微博调侃过自己的粉丝数,从4000到如今的581万,的确是人气暴增。和董力一样,越来越多的体育运动员因为综艺化和娱乐化而变的人气暴增,从2016年年初至今,孙杨、马龙、张继科等明星运动员共计参加约30档综艺节目。
虽说文体不分家,但在以往,体育明星和娱乐的结合并没有如此的火爆,而如今因为今年的奥运,则使这种结合迎来了大爆发。新媒体平台更加注重趣味性和互动性,会对明星的娱乐价值有更深的挖掘,而且网络舆论的风向也开始从关注比赛成绩转向关注运动员的个人魅力,这两大原因促使着体育明星娱乐化的热度高居不下。
人们关注点的转移很大程度上说明人们已经不是把体育当成单纯的竞技活动,而是真正懂得去欣赏比赛,这也使体育回归了它本来该有的意义,不再一味的追求成绩,更多地关注运动员本身,这是观众的进步,也是运动员的福祉,更是社会人文情怀的体现。
体育明星和娱乐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使得运动员们当今的网络信息时代里运动员们有了更多的途径去展示自我。这对于他们的粉丝们来说,也是一件好事,代表着他们见到喜欢的体育明星的机会增多了,了解他们各方面的渠道也增多了。同样,对运动员所从事的项目而言,运动员名气的上升能够对运动员所处的队伍和所从事的项目起到宣传和推广的作用,让我们更好更真切的去了解体育行业和运动项目,甚至能够让一些偏冷门的项目得到曝光,比如说董力火了,进而带动了他所处击剑队的名气。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对体育明星的关注能够引发人们对于体育事业和体育运动的关注,能够在社会上营造一种全民运动的氛围,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感受运动的乐趣。
但也有网友会提出质疑:“别说得这么冠冕堂皇,其实就是为了挣钱。挣钱都快超过大明星了,哪里还练体育啊?”我们也不能否认,过度娱乐化的确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过多的娱乐活动和粉丝追捧必然会对运动员的体育事业造成干扰,这也就容易出现所谓的“捧杀”。体育与娱乐孰轻孰重,如何平衡自己所肩负的体育事业和镜头前娱乐化的呈现方式,是每一个体育明星需要考虑的问题。当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本质被追名逐利所取代时,体育事业的发展也无从谈起。
体育明星的娱乐化,很大程度上来说是件好事,明星能够多样化的展示自我,我们也能够更多的了解体育事业,两全其美。文体不分家,如何将两者更好地结合,不在膨胀化的娱乐浪潮中迷失了自己,是每一位运动员应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