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发生是这样的
启示之一:正确面对癌症
“肺癌”二字彻底改变了马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的一生总是会和一次次不期而遇的疾病打交道,面对这些可能将人置于死地的“牛鬼蛇神”,大多数人总是千方百计想在神明医生、科学仪器和先进药物的治疗下,叫停或改变生命轨迹的“倒计时”以获得健康和长寿,这是合乎情理的大众心理和惯性思维。但马原却任性、要强、冒险地放弃手术治疗和放疗化疗,用不同寻常的“逃离”行动,实现了与死神的和解,完成了身体机能的复苏,成就了生命的重建,为现代都市人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生存样本。马原面对疾病的这种从容、豁达,应该说对于癌症患者来说是有教育意义的,借鉴意义则另当别论,马原的传奇未必能够克隆或复制。《逃离》告诉你,能防范的风险都是你能预测到的风险,而真正的风险是预测不到的;最好的风险管理就是与风险并存,让自身变得更强大。在当今这样一个对癌症倍加重视、警惕和恐惧的社会里,受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家属和医生总是对患者善意地隐瞒病情,将恶性说成良性,将晚期说成早期,给患者换取短暂的心理安慰,同时给癌症的治疗和康复也可能埋下了一定的隐患。那么,对于不幸患上癌症的患者,应该如何正确面对癌症呢?学习马原的抗癌精神,面对现实,意志坚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努力探索自己的抗癌之路。在抗癌大军中,马原无疑是“公鸡中的战斗机”。7年过去了,马原的传奇还在继续上演。
启示之二:改变生活方式
在突如其来的癌症面前,马原的应急反应不是沉默寡言、萎靡不振、闭门不出,而是立即爆发、敢当先锋、自立自强,努力改变生活方式。马原的“候鸟行动”进一步阐释了生命与气候、饮食、运动、心态、精神等重大关系的生活和哲学命题。在疾病面前,选择“逃离”医院和都市的方式来与疾病抗争的方法,也许并不适合其他人,马原的可取之处在于关键一招:改变生活方式。祖国传统医学《黄帝内经》等医学典籍早就阐释过改变生活方式对各种疾病的重大影响和作用,马原的成功实践符合中医关于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的传统理念。从医学和哲学角度来看,癌症也有一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只不过现代医学尚未完全发现癌症的灭亡之路,还在探索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改变生活方式,就是有意或无意地探索癌症的消亡之路。改变生活方式,可能会出现“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事情;改变生活方式,可能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改变生活方式,就是要把不科学的东西变为科学、把不合理的东西变为合理,尝试着化腐朽为神奇。偶然发现的癌症必然有其形成原因,很多癌症就与生活方式有关,但凡癌患,一定要检查自己的生活方式如饮食习惯、运动锻炼等,要有“再也不能这样活,再也不能这样过”的思变观念;要在现有空间和现实的安身立命的条件下,从外因、内因两个方面注意以下几点:洁净的食物、洁净的饮水、洁净的空气、合理的运动、良好的心态等。改变生活方式,其实就是探索遵循自然规律的健康之道。健康之人也要审视自己“朝几晚几”的工作和“晚几晨几”起居作息的生活习惯有没有问题。
启示之三:转变发展方式
马原战胜死神,个人气有浩然;马原重建生命,提出社会命题。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生活方式这个“小气候”的改变,离不开发展方式这个“大气候”的转变,二者息息相关。《新华字典》对“癌”字的解释是:人及动物身体由于某些因素的作用,细胞恶性增生而形成的恶性肿瘤。结合今天的生存环境,“癌”字的三个“口”可以这样理解:一个口代表有问题的食物,一个口代表不洁净的饮水,一个口代表有雾霾的空气。三口毒素,日积月累,形成隐患,再加上不良情绪等精神因素的催化作用,内因外因相结合最终病变成癌。洁净的食物、洁净的饮水、洁净的空气都是生命之源。如果时时山清水秀、处处世外桃源,何来马原“逃离”之举?病道、医道、命道、心道,关联治国理政之道。怎样转变发展方式?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立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刻阐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些发展理念植根于中华大地,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昭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五大发展理念”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五大发展理念”关乎你我的健康和生活,你关注到了吗?
总之,健康的体魄是愉快工作和幸福生活的本钱,珍爱生命从审视自己的思想观念开始。正确认识疾病是前提,改变生活方式是关键,转变发展方式是根本,五大发展理念是希望,健康幸福生活是美好向往。我们不仅要关注健康之道和自然规律,更要关心关注和深刻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实现我们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生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