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报》副刊的存在就像在城市的一隅,有一间古朴的屋子,门匾上书“芝兰斋”。每当路过,总有一股墨香若有若无地飘散出来,仿佛在悠悠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引得人不由自主地推门而入。
我刚来山大的时候,心中充满着对文学梦想的追逐。在读书学习之余,我写过几篇散文,投给校报副刊,并被刊登了。我那时还与副刊编辑薛国兰老师素未谋面。自己的心思印在铅墨上,随之而来的还有一点稿费,足以让我感到温暖和激动。
第一次与薛老师见面,却是在我离开山大的那个季节。六月毕业季,我写了两篇文章,是纪念自己的校园时光的。副刊接连两星期发了我的这两篇散文。我想要报纸留个纪念,就去了那个原先只在网络上“相识”的“芝兰斋”(“芝兰斋”是由薛老师领衔建立、由诸多文学爱好者组成的QQ交流群)。
我推门而进,说明来意。薛老师很是热情,问我名字后,很高兴的说对我的文章有印象。她一边给我找报纸,一边回忆着我的文章内容,甚至还聊到了我几年前投稿的一篇散文,我很是感动。薛老师鼓励我毕业之后可以继续投稿。前两天在群里看到薛老师即将退休的消息,心头一怔,原来时光就这么匆匆而过了。
不由得想起那天走出“芝兰斋”,那股墨香似乎仍萦绕在鼻尖。回首望去,“芝兰斋”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宛如一位饱经沧桑的智者,默默地守护着这片翰墨的天地。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它宛如一股清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灵,让人们在喧嚣中找到一片宁静的港湾,在忙碌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愿“芝兰斋”里的翰墨永远飘香,愿这源远流长的文化在岁月的长河中绵延不绝,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祝愿薛老师在退休后的日子里,似“芝兰斋”般生活如诗如画。
文章发表于2025年3月25日《山东大学报》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