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悄然降临,惠安东湖公园的湖面倒映着初升的圆月,园中充满着来看烟花秀的人们的欢声笑语。我站在观景台前,看晚风掠过枯荷残叶,却在此起彼伏的笑语中嗅到春意的萌动。
七时三刻,湖畔长廊已织就蜿蜒的人潮。穿唐装的小女孩踮脚将兔子灯举过头顶,暖黄光影映着老人布满皱纹的笑靥;年轻情侣捧着热腾腾的烤红薯,热汽与呼吸在冷空气中凝成细碎的星子;卖糖画的老人手腕轻抖,金灿灿的糖丝顷刻化作腾蛇,引得孩童惊呼连连。此刻的东湖不再仅是城市地标,更充满闽南年俗的温度与人情交织的微光。
八时整,一声清越的哨音刺破天际。霎时间,万千银瀑自云端倾泻,金色流苏垂落如雨,整个夜空化作晃动的琉璃盏。人群中爆发的欢呼尚未平息,又一簇蓝紫色烟火轰然绽放,宛如深海珊瑚在云浪中舒展。最惊艳的当属“蛇舞祥瑞”篇章:一条翡翠色光蛇自东侧腾空而起,蛇身蜿蜒如工笔勾勒,蛇鳞在爆鸣声中次第点亮,追逐着中央一枚赤红火球盘旋上升,最终化作漫天金粉簌簌飘落。有位拄拐杖的老伯突然喃喃:“六十年前在番仔楼顶看的烟火,竟和今夜一模一样……”话音散在风里,却让这场科技造就的声光盛宴,蓦然多了份文化血脉的温度。
当“千帆竞发”主题烟花以银蓝光束模拟海浪时,我忽然注意到水面倒影:真实烟火与虚幻波光交叠成双重盛景,恰似古老民俗与现代文明的对话。身边举着单反相机的男生反复调整参数,却总在快门按下的瞬间懊恼:“根本拍不出眼睛看到的万分之一。”这话令我心头微动,或许烟花本就不该被定格,它短暂易逝的特质,恰是对“一期一会”最深刻的诠释,正如我们终将告别校园时光,但那些曾在图书馆通宵时瞥见的晨曦,在实验室见证数据跃动的狂喜,都如同今夜烟火,以消逝的姿态铸成永恒。
最后一枚“万家灯火”烟花升空时,千万盏橙色光点悬浮半空,缓缓降落如星辰低垂,恍若天上人间在此刻相连。前排戴虎头帽的幼童伸手去接,光点却在触及掌心时悄然消散,引得他咯咯发笑。这笑声里,我忽然读懂烟花的隐喻:所有璀璨终将归于寂暗,但那些被照亮的瞬间,足以让寒冬长出春天的根须。
归途中,手机里班级群消息不断刷屏:有人分享烟花照片,有人转发元宵祝福,更多人在讨论开学后的课题进展。我望向车窗外尚未散尽的硝烟,想起《浮士德》里那句“真美啊,请停一停”,但烟火、年节、青春,这些世间至美之物,恰恰因其无法停留而愈加珍贵。此刻的东湖烟云已化作记忆,而我将带着这份光热,继续奔赴属于山大人的星辰大海。
后记:这场烟花秀由惠安文旅局与华侨文化研究会联合策划,其中“蛇舞祥瑞”“惠女风情”等特色篇章,融入闽南红砖厝剪影、惠安女头饰等非遗元素。据悉,部分烟花采用环保冷焰火技术,较传统产品减少85%颗粒物排放,传统年俗与现代科技的共生,或许正是文化传承最美的模样。
文章发表于2025年2月25日《山东大学报》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