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啊摇,摇啊摇。船儿摇到外婆桥。外婆好,外婆好,外婆对我嘻嘻笑……”故乡的歌谣是清晨布谷鸟起的调,脆生,清亮。勤劳的人儿从梦中醒来,惺忪中瞅见阶前的青草里,缀满昨夜露珠的清香。从我记事开始,便是外婆陪在身旁,大手牵着小手,带我走遍家乡的每一片土地,细数每一株草木。在令人怀念的旧时光里,小院里那把熟悉的藤椅总是同外公讲的故事一样有趣,看满天繁星,享凉风习习,听老人讲三国、说水浒。藤椅慢慢摇曳,各家的趣闻轶事便乘着风传遍街巷,午睡三竿醒,执笔画天晴。外婆就喜欢抱着我坐在藤椅上,指着桌上的书本教我识字,还会承诺等我下午放学回家就给我做最爱吃的红烧肉。
红烧肉可是外婆的拿手绝活。精选上好的五花三层,用上花雕,多了酒的香味,再加上冰糖和酱油,放入虎皮鹌鹑蛋,用文火精心熬煮,大火收汁,撒上少许葱花,一锅充满着外婆的辛苦与爱心的红烧肉就出炉了。外婆做的红烧肉,最大的特点就是每块肉的肥瘦程度都刚刚好,薄皮嫩肉,色泽红亮,酥烂形不碎,香糯不腻口。少一分咸,多一分甜,浓油赤酱,连其中的鹌鹑蛋都吸进了饱饱的汤汁,味道老“嗲”啦。
回到家,我坐在外婆的小炉旁写作业,小小的四方炉上就煨着红烧肉。肉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响,是红烧肉最贴切的唱腔。香气从厨房溢出,氤氲在整个小院儿上空,我不住地扒着门张望,外婆说:“囡囡不急,越煮越香。”外婆是一个贤惠端庄的老人,做事有条不紊,看她细细清理猪肉、熬糖色,就知这肉是何等的美味。外婆把火烧得细长,如同沸水冲茶,将肉里蕴着的香味喷发出来,那香味就像活了一般。
锅中传来咕嘟咕嘟的声音,外婆却总是气定神闲地来一句“再等等”,挤在小小厨房的我,经常会等不及端上桌就偷吃一块,却被烫得口水直流。柔柔的阳光照在外婆背上,小马扎被我晃得吱呀吱呀响,我坐在外婆投下的影子里想,享一辈子福是不是每天都可以吃外婆做的肉肉……我快中考的时候,外婆说我正长身体,学习又这么辛苦,一定要多加强营养才行。于是外婆就在餐桌上下了好大工夫,小馋猫似的我总是吃到丢不下筷子。
我在红烧肉的香气中长大,门前小树隔年盈尺,外婆却日渐白头。很多年过去了,我走遍中国的很多城市,吃过樱桃肉、东坡肉、南国腐乳肉,却都不及外婆的红烧肉有着最纯粹的滋味。外婆的红烧肉是儿时的味道,总是在每个想家的夜晚,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童年的歌谣又响起,外婆的红烧肉隔着时光和故乡,与我相思凝望。
文章发表于2025年1月10日《山东大学报》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