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何处望神州

发布日期:2023年09月14日 08:28 点击次数:

辛弃疾登临北固亭,作《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咏北固亭,“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又作《京口北固亭怀古》,壮怀激烈。北固亭位于北固山,在江苏镇江,是历来文人墨客登临怀古之地。北固山地处长江南岸,江岸陡立,危崖险峻,易守难攻,因此名为“北固”。《南史》记梁武帝登望,作《登北顾楼诗》:“南城连地险,北顾临水侧。深潭下无底,高岸长不测。”又挥毫题写“天下第一江山”,咏其形胜。

趁着暑期,我踏上了登临北固山的旅程。山路蜿蜒盘旋,我沿着山脊小径,走过古朴的石阶,终于登顶北固山。山巅即是北固亭,亭上悬楹联一副,上联写道“客心洗流水”,下联是“荡胸生层云”。我站在北固亭中,极目远望,只见长江奔流不息,心中激荡起无尽的思绪。山脚下,古老的建筑、青翠的树木和层层叠叠的山峦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远处的船只穿梭于江水之上,点缀着碧蓝的江面。北固山俯仰间贯穿了千年的兴衰沧桑,来此登临,仿佛层云在胸襟间缭绕盘旋,意蕴开阔。

北固山历史悠久,地势险固,是古时兵家战略要地,历代文人骚客留下众多笔墨。南朝宋谢灵运作《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张组眺倒景,列筵瞩归潮。远岩映兰薄,白日丽江皋”,描摹了北固山的秀丽风景。唐代王湾作《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意境恢宏,平野开阔,长江直流,旧物里孕育着新生。北宋苏轼《蝶恋花·京口得乡书》写北固山翠峦如髻,“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描写层层叠叠的青翠山峦,宛若姑娘头上青螺形状的发髻,弯弯曲曲的江流,好似一把翠绿的玉梳,斜倚着北固山。强至《寄题甘露寺文岳上人环翠阁》写北固山被长江环绕,“江盘北固山形转,云抱南朝树色苍。”千年后,我在此远眺,北固山仍旧是云烟环绕,树色苍郁。

暑期的天气变幻莫测,欲下山时,黑云笼罩,北固山的景色也多了几分肃杀的氛围。南宋时,北固山成为与金国激烈对峙的战场,北固山的诗意凝聚了历史的沧桑与民族的血脉,诗人将家国兴亡的忧思情感融入诗歌,使后世人们读来可以体悟那段悲壮的历史。陆游在北固山多景楼上作《水调歌头·多景楼》,“连山如画,佳处缥缈著危楼。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南宋朝廷偏安一隅,陆游借古怀今,抒发报国壮志,诗歌境界雄浑辽阔。陈亮也激烈谏言长驱北伐,登临北固山写下《念奴娇·登多景楼》,词曰“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词人登临远眺,满腔报国豪情,壮怀激烈。

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更加词名远扬,登山途中也听到有父母教孩子吟诵这千古名篇,“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词的上阕登临有感,歌颂和追慕孙权、刘裕的开拓功勋,借古伤今,感叹当世无英雄,用典抒发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和腐败无能的谴责。下阕谴责刘义隆未做好充足的准备,导致北伐失利,告诫南宋统治者勿轻信韩托胄而仓促用兵,体现出作者的高瞻远瞩。廉颇不被重用是词人的自况,抒发了其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决心,以及志向不能实现的苦闷。

北固山作为历史名胜,它见证了历史的兴衰和沧桑。古时北固山即为军事重镇,南宋时成为与金国对峙的战场,历经沧桑变迁,凝聚了英雄事迹和民族精神,诗人们在这里挥毫泼墨,留下了无数流传百世的佳作。暑期登临北固亭,远眺江山,回首历史兴衰,使后来之人感受到人文的厚重。“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登临北固亭激发了人们对历史的思考,对过去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文章发表于2023年8月30日《山东大学报》第21期


【作者:魏笑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李真真 赵方方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