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黟山漫思

发布日期:2023年03月16日 14:01 点击次数: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清晨的风亲吻着竹林,阳光还没从山间跃出,我们一行人就踏上前往黄山的旅程。山风摇摆,日光腼腆,昨天的雨落在青苔小路上,空气不燥,一切都刚刚好。远山黛,近山青,层层叠叠,淹没在云雾中。行人摩肩接踵,登山杖拄得铿锵,似是有节奏的音符。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登山人也。竹林热烈地摇摆着,太阳也慢慢褪去面纱,露出得意的笑脸。

从酒店出发行走几百米,就到了检票口,其背后便是如水墨画般清雅的黄山。重峦叠嶂,累累如珠。我们选择从玉屏索道上山,登顶之后沿云谷索道返回。上山自然是乘坐大巴,大巴车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向前,一弯套一弯,好似行进在峭壁边缘的过山车。车内惊呼不断,唯有窗外的竹柏,一如既往地热情,善意地嘲弄着游人的怯懦。我们不由感慨司机车技之高超与心理素质之强大,他笑笑说:“手熟罢了。”恍然想到陈尧咨与卖油翁的对话:“无他,唯手熟尔。”诚然,实践出真知,唯有勤加训练,才能得此绝技。

到达玉屏索道售票处,排队的人踵趾相接,远远望着缆绳,上面仿佛悬挂着晶莹的葡萄,在群山中穿梭,在怪石里遨游。我们踏上缆车,看着车门牢牢锁上,我们也成为小小的葡萄粒,拾级而上,俯瞰为怪石所镶嵌的黄山。双脚离开土地,我们也变成了安泰俄斯,一面新奇一面着慌,半分欣喜半分忐忑。石壁断面平整,宛如切片的蛋糕,周边的松柏都是其花样点缀,玄青一片。同行的孩子好奇询问:“为什么这里叫黄山呢,山体明明是黑色的呀。”有位鹤发童颜的老人接话:“黄山原名叫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传说轩辕黄帝在此炼丹,遂改名为黄山。”是了,苍黛悠远,绵延不绝,黟山是以形态命名,而黄山则出自典故,这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山峰,承载了五千年来的文明,不悲不喜,恬淡无欲。

碎石里钻出几棵雄劲的小松,即便不曾被阳光与雨露眷顾,也在卓然成长。我不由想起郑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逆境里奋起成长的小芽总是具有强劲的生命力,在养料有限的环境中,为自己争取生存的余地。极目远眺,山川蔓延千里,如同水墨画般醉人。大自然鬼斧神工,水来铺画,墨来点苔,信手一勾,便是风光无限的云峰。云海缭绕其间,似是轻纱曼曼,愈远愈淡,意境悠远,蓝色天空也如同墨染轻匀,酝酿着晴空万里的心绪。

下了索道之后,没走多远,便是闻名天下的迎客松。枝干挺拔,苍叶葳蕤,两簇主干枝叶随风沙沙作响,奏响迎客的前奏。北海与云海的风光旖旎,丘壑相间,一步一景,各有千秋。我们低头赶路,只为这一眼奇观,大自然的回馈令人称奇。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天青色的云朵分开了古铜紫的山与釉蓝的天,在交界处还泛着涧石般的蓝。美景总是令人留恋,却也不能误了赶路的步伐。历经五个小时,终于登上光明顶,鸢尾蓝与云山蓝交叠,丁香色的云雾横切,留给远山的,是一方栗紫色的云彩。

爬山的过程中,我们不时遇到挑夫,肩负两百斤左右的重担,踉踉跄跄蜿蜒在山间。春风料峭,他们衣着单薄却大汗淋漓,走几步便停下来歇息。扁担斜斜挂在挑夫的肩上,还有一块木板垫在其间,形成三角之势,既保护了挑夫的肩膀,又分担了货物的重量。我在感叹他们的智慧之余,不免心生些许感慨。挑夫一直是黄山的一道风景线,他们用汗水换得衣食,以辛劳获取生存,他们对游客的镜头麻木,对生命的真诚不减。除却挑夫,黄山上还有轿夫,两人一乘轿子,载着游客迈过陡峭的台阶,有他们助力,游客才有余力欣赏沿途的景致。再回头看,有人如同蚂蚁,密密行于羊肠山间,几个小时之前,我们也是其中的一员。

徐霞客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果真如此。这一路的怪石嶙峋让我陶醉,巧夺天工的色彩更是让我言不尽意,我们笑称这是《西游记》中神仙的道场,一草一木皆是风情万种。向上攀爬的时候,我们都专注于脚下,小心翼翼,无法分神遍览路边美景。停下来的时候,已然身处最高层,身体疲乏骨软筋麻,却也守得云开见月明。游客们走走停停,最终在山顶汇合,其实啊,偶然的休憩,也不影响路程。

下山时,同伴们一瘸一拐,挪过长逾六公里的台阶。一位下山的挑夫从我们身边走过,健步如飞,如履平地。我追上去跟他聊天,赞许他的体力与耐力。他从事这一行已经三十多年,每天要来回一趟,耗时八个小时,赚得一点口粮钱。他说黄山哺育了他全家。我把包里的零食都留给他,与他别过,留在原地等待同伴追过来;挑夫继续他的行程,乐观坚定,顺其自然。我之所以开始这段旅程,是因为觉得生活太苦,星夜兼程亦无法得到所求,有些心灰意冷的懊丧。如今遍看这旅途中的百态,在对比之中发现,生活的坎坷有多渺小,只要不放弃就有希望如愿。

人类世代相传,就像树上的叶子,用一生来点缀春与秋,温润夏与冬。群山俯瞰,始终宽厚,任游人尽兴而归。苏轼曾为寓娘写过一阕词“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让我相信,灵魂自由的女子亦能在凌乱如麻的岁月中,培育出温婉静好的时光花。从此以后,别改初心,一半烟火以谋生,一半诗意以谋爱。

文章发表于2023年3月15日《山东大学报》第6期


【作者:郭笑彤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李真真 赵方方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