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关于山大的一切

发布日期:2022年04月14日 14:11 点击次数:

前几日学院统计宿舍信息,我随手填下“4号楼”,直到同栋楼的姐妹纷纷用“1号楼”刷屏我才反应过来,原来现在的我是住在1号楼的,我的坐标已经从济南变成了上海,那个深深烙印在脑海里的4号楼已然是地图上距离我八百公里的地方。

离开山大整整九个月了,我本以为我会慢慢遗忘那里的一切,但种种迹象却表明,山大已经成了我生命中无法剥离的一部分。当我以为我怀念的是18岁到22岁的自己时,殊不知那个曾经的我早已刻满山大的专属印记;而当我回忆起山大,那里又处处有我的身影,我与山大成了无法截然分开的一体。

最怀念是那个被误解为“学霸”的自己。本科的时候我把学习看得蛮重,很多独处的时间都是在图书馆和自习室度过,再加上成绩确实还不错,便会有一些人觉得我是那种一心只有学习的“学霸”,但因为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被人看到的娱乐性爱好,所以一度很排斥这种标签,甚至陷入自我怀疑:是不是要做些什么以扭转别人的看法?但最终自我的舒适感还是战胜了他人之见,我选择了自由的灵魂和单纯的生活方式。记得曾经我会在知新楼B座的高层走廊背先秦文学,那是我能找到的唯一一个没有寒风、不会被打扰,也不会因出声朗读打扰到别人的地方。后来一个保洁阿姨看到我,觉得总归是在室外,气温低可能会冻着,便让我在她工作的时候去她的临时休息室背书。其实那时的我怀着对学习的满腔热情并不觉着冷,可阿姨的体贴与关怀着实让我的心温暖了许久,也点亮了我有关山大的记忆。时至今日,尽管我已回想不起阿姨的模样,但我仍感念自己的幸运,萍水相逢的亦是温柔而美好的人。

最怀念是山大的操场。中心校区的风雨操场留下了我无数次奔跑的脚印——起初,我只是一个人跑步——为了减肥,那时候动力十足且成效显著,我至今能够保持匀称的身材都是本科时夜跑的功劳,也多亏夜跑的好习惯,让我这个应试教育阶段的体育贫困生不再畏惧每年的体测,并可以倚靠长跑提升平均成绩,体育课还多次拿了班级的第一名;后来,室友豌豆也加入了夜跑的队伍,她每次都背着一个蓝绿色的斜挎小包,里面装着开着适当音量的手机,歌单在循环播放,我们俩也绕着操场一圈又一圈地跑……毕业后,我来了上海,作为上海人的豌豆留在山大读研,我再难遇到如豌豆一般和自己体力相当、耐力相当的跑友,我们的见面计划也总是因为放假时间的不同与疫情而一再演化成上海和济南的擦肩而过,我们只能在线上分享各自的生活,缅怀我们共同的回忆。对兴隆山操场的怀念里也有豌豆,那是大四的秋天,我们一起去兴隆山看枫叶,因为时间充裕,兴致颇高,我们录了“捕枫Vlog”,视频的起点就是操场。之后我把Vlog发在了网络上,一些刷到视频的山大校友纷纷留言说“再次看到熟悉的母校”“离开三年了,感觉还是没变啊”“最想念的地方”,是啊,最为想念,别后尤甚。毕业后清理相册,删了很多照片,独独留下了一张在兴隆山操场参加毕业跑活动时被抓拍到的一张图,画面里有我、有飘扬的横幅,横幅上写着:“请保持那一份热爱,奔赴下一场山海。”

此去经年,关于山大的一切,皆心之所念;此去经年,关于山大的一切,都与我有关。

上海的玉兰开了,我想起学长发过的兴隆山的白玉兰;同济的樱花开了,我想起文理图书馆门口那排樱花树;我永远是山大人,只是暂时来到了新城市和新学校。

文章发表于2022年4月6日《山东大学报》第8期


【作者:杨越悦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李真真 赵方方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