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我的附中

发布日期:2021年10月21日 18:41 点击次数:

在山大附中求学的青涩记忆是我此生永远无法抹杀的珍藏,虽然只有短短两年,但这两年中的所得却如星光一般照耀着我。

我的班主任是王菊玲老师,负责教语文。老师具备了优秀班主任的一切特质,这么说吧,任何人第一眼看到她,马上就能知道他是个班主任,而且是教语文的。于教育,王老师是山大附中的功勋元老;于我们,王老师是慈严并济的师长,把我们一个个调理地服服帖帖。

附中之于我,既是自我个体真正有意识成长的摇篮,又是认知更广阔世界的窗口,这话并不虚夸。我在转学来到省城之前,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县城学习,不曾见过现实中的海洋、火车和飞机场,更缺少对美和智慧的认识。但有幸进入附中,跟一群优秀的同学朝夕相处,这让我视野不断拓宽的同时,亦逐渐有了成长和进步的真实感觉。

我当然难忘班里那些学霸群体的颈背,但至少这种现实也会激发你努力跟他们别落得太远的觉悟和决心。而在这个过程中,你也会发现自己的优点,更加清楚自己擅长的方向。比如,我那时候虽然综合成绩不足挂齿,但作文一直就很有天份,初二的时候我就已经能在省级报刊上发表文章获得十块、二十块的稿费了,这不,我现在还靠这门手艺养家糊口。

附中两年结识的同学,也一直至今有所联系。记得刚参加工作后的某一年,在路上偶遇王老师,说起当初同学的今昔和去向颇为感慨。我羡慕同学们出国深造、去一线大厂,但王老师说,人各有志,每个人都有每个人选择的道路,都是殊途同归,不要老盯着人家。对我来说,这句话是人生的至理,也是老师对我的馈赠。

我依然常常会经过附中的门口,一晃三十多年,她的影响力和教学水平依然响遍全国,成为华东乃至全国旗帜化般存在的初中。我看见校门口进进出出的孩子,就像我当时的年纪,他们脸上的神情一望更自信、更自由、更有活力,这让我相信,附中明日必更胜今昔。

我知道王老师早已退休,但我还是恍惚地觉得她现在还在课堂上教课。这样的情景,不止一次出现在我梦里了。我记得我坐在教室里,身边是开心说笑的同学,课代表开始在讲台上发作业,窗外有一朵白云低低地掠过;我记得放学后去楼下推自行车,有个从香港交流来的女生走在前面,跟身边的同学说着我听不懂的广东话;我记得班长放学给我补单词,“不对,你看我口型……这次差不多,你要努力呀。”

是的是的,那是阳光透进教室的影子,那时空气中似有似无的好闻味道,再仔细想想,我应该就全都能想起来……


【供稿单位:山大附中    作者:刘春雨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刘小楷 赵方方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