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追记山大二院骨科老主任王集锷:一生努力 一生奉献 一生坚守

发布日期:2021年06月02日 11:57 点击次数:

2014年5月,我有幸成为山大二院一名职工。报到第一天,走进长长的走廊,见到创伤骨科病房的模样,穿过忙碌的护士站,轻轻叩响主任办公室的门,见到彬彬有礼的宫明智主任,主任勉励我好好工作。说话间,进来了一位七十多岁、面色红润、头发花白的老人,高高的颧骨上架着一副简洁的框架眼镜,脸上的皱纹诉说着岁月的痕迹,但是眉眼闪烁着慈祥的光芒,通过医护墙的照片我知道,他是王集锷教授,省内著名骨科专家,山大二院骨科开创者,也是一名中共党员。我向老主任打招呼,他和蔼地笑笑点头,没有一点架子,轻拍我的肩膀,声音洪亮地说以后就是骨科的人了。就这样,我加入到了创伤骨科的大家庭中。

刚开始工作时,没有从事辅助科室管理经验,更多的是茫然和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干些什么。看着身边每一位身穿白色隔离衣的人、穿绿色手术衣的人,每天忙碌着自己的工作,我更感觉到自己格格不入。在病人殷切的目光中体会到他们身上自带使命感,病人经历再大的伤痛也有他们保驾护航,再想想自己什么也帮不了,内心充满挫败感。王主任看到我的窘境和无助,告诉我骨科这些男人都是大老粗,手术比较多,临床工作比较重,但是后勤工作和相关辅助工作也得做好,以后你来了要把这个家管起来了,大家做好协助,共同进步。

随着一天天地熟悉工作流程,也对这位老人家越来越敬佩,老主任门诊量大,当时还处在实习期的研究生郑家春是他的助手,老主任虽然不操作电脑,但是他知道每一步怎么操作,他会看着郑医生开检查单、处方单。然后叮嘱他护理上讲究三查九对,开这些检查也要仔细核对,核对病历和检查部位是否一致,左右是否正确、处方的用法用量是否正确,门诊病例要及时完善,一定不要忘记医师签名,好脑子不如烂笔头......七年的时间过去了,这些声音还是那么清晰。如今郑家春已经成为高年资住院医师,在日常的工作中,他还是谨记着老主任的谆谆教诲。

与德高望重的师者同行,能得到心灵的启迪,与慷慨无私的友人同行,能收获到从未有过的感动,教科书中的见贤思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王主任的一生就是最好的诠释。

王主任虽然77岁了,可是他还是觉得自己很年轻。他走路很快,常年与时间赛跑抢夺生命,早一秒到达病人身边就能早一点帮他们解除病痛。我经常一路小跑跟着老王主任。进入电梯的时候他总是站在电梯按钮的地方,看到拎着大包小包双手不便的人,他主动按下所需的楼层,开电梯、关电梯,一己之力及人所需,在无形中育心树德。

就这样和王主任共同工作了一年多的时间,2015年9月13日下午6点,在科室微信群收到宫明智主任发的王主任离世的消息,顿时泪如泉涌,不敢相信明明周五下午还好好的,还给了我14块钱买了一张去平原的火车票,周六早晨去帮扶平原县医院门诊、手术,就这样说走就走了,我真的不敢相信。

王集锷教授(右一)生前手术中

宫明智主任曾用简短有力的文字总结王集锷主任的一生:和为贵,善为本,严为先,爱为恒,勤为乐,俭为荣。和:对同事、兄弟科室、兄弟医院同行;善:对病人,对一切人;严:对自己,对下级医师;爱:对前辈,对犯差错的大夫;勤:工作快乐;俭:节俭不觉得丢人。王集锷主任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头七的日子家属代交一笔特殊党费,也是他最后一笔党费。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他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党员,为百姓做好事,做实事。他把一生奉献给了骨科和患者,时时不忘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他率先垂范践行使命担当,汶川地震灾区病房有他身为医者忙碌不知疲倦的身影,身为师者桃李满天下,将所有技术倾囊相授,他很高兴看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王集锷主任离世已近6周年,如今回想起来,依然双眼泪目,感慨万千,有幸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能碰到这样一位德高望重、德艺双馨的榜样,更有幸能进入创伤骨科这样一个时时不忘初心、传承着王主任精神的科室,永攀一个个高峰。这么多年,他的音容笑貌犹在耳畔,他的精神依然在传承。


【供稿单位:第二医院    作者:冯美玲    摄影:王厚江 郝爱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张丹丹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