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铭记历史,自强不息

发布日期:2020-10-28 15:19:42 点击次数:

10月23日,山大千佛山校区民建支部骨干会员来到威海,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参观学习及研讨活动。甲午战争陈列馆和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使我们感受到强烈的心灵震撼,经历了深刻的精神洗礼,它也将成为我们今后人生中独特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

踏上刘公岛,看到了代表北洋水师精神化身的那尊雕像和沉入海底的北洋舰艇锈迹斑斑的船体残骸,曾经的屈辱历历在目,当时世界排行第六、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竟如此轻易被日本摧毁。我们的北洋水师六年未添一舰一弹,船只也无钱维护,昏沌的清政府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海军军费竟然被慈禧为自己祝寿挪用去建造规模浩大、富丽堂皇的颐和园,致使军力在战时不堪一击,直接导致了中日甲午战争的失利,使得北洋舰队全军覆灭。“宁做中华断头鬼,不做日寇屈膝人”,邓世昌带领北洋水师,开着久未修复的致远舰破釜沉舟冲向敌人时,不幸被鱼雷击中。邓世昌当时落入海中的时候,被他的爱犬叼住衣服并未下沉海底,但他看到将士们血染海场时,在生存与死亡面前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牺牲,他愤然地说“事已如此,誓不独生”,拒绝相救,带着爱犬与200多名官兵一起坠入大海,壮烈殉国。邓世昌常曰:“人,谁不死,但愿死得其所尔”,他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如今之事,有死而已”。北洋将士们以这种苍凉的壮举,展现了中国人不屈的脊梁;以自己的身躯展示了北洋水师抗击日寇的铮铮铁骨;以自己的鲜血去警醒那些贪生怕死的人,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不可辱的民族气节,“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他们为中华民族历史谱写了一曲壮烈悲歌。甲午战争的失败,被掠夺的不仅是财富,还有中国人民对清政府的希望和寄托,惨烈的教训不仅仅是历史的回忆,伤痛的怀念,更应当唤醒我们忧国忧民之心,不忘国耻,重振中华之威。软弱无力就要饱受欺凌,有国无防必定挨打,只有自立自强才能真正避免侵略与残害。

一个国防意识淡漠的民族,一个有国无防的国家终究是要受欺凌、被瓜分的。“两弹一星”功勋人物郭永怀院士耳濡目染了祖国历经的甲午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战乱的频繁,唤起了他内心深处殷殷报国之心,唤醒了他科学救国、科学强国之梦,在祖国最需要加强国防建设的时候,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克服种种阻力,携妻挈女毅然决然回到中国。郭永怀说“家穷国贫,只能说明当儿子的无能!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回到祖国,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山河。”一回国,他就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国防建设中来。1959年苏联单方面毁约,拒绝向我们提供原子弹的数学模型、技术设备和资料,使得我国刚刚起步的核工业陷入困境,中央决定要冲破封锁,大力发展核工业。郭永怀院士临危受命,与王淦昌、彭恒武形成了中国核武器研究的三大支柱,他为原子弹、氢弹研制殚精竭虑。“两弹”研制基地在海拔3800多米的高原上,气候恶劣,冬季极寒,最低温度在零下40多度,一年中有八九个月都要穿棉衣。试验现场荒凉寂寞,妻子下放、女儿下乡,六年不知妻女消息,这样艰难的环境并没有让郭永怀院士有半点退缩、半句怨言。抢时间、拼速度,带领着科研人员赶超欧美多年完成了原子弹爆炸成功的科学壮举。他是我们国防事业的先行者,是唯一一位在中国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领域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陈列馆用400多张图片、200多件珍贵文物资料以及视频,全面展示了郭永怀院士的家国情怀和大师风范。看到展厅里郭永怀院士与警卫员牟卫东在飞机失事坠机的那一刻,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完好无损地保留下绝密资料的那一幕时,所有人顿时热泪奔涌,无不动容。郭永怀院士对祖国的深爱、对科学的热爱、对亲人的挚爱,令所有人肃然起敬。高山仰止,永远怀念;斯人已去,风范永存。

几天的参观学习,我深刻体会到,要使中华民族不再蒙耻,必须坚定的走富国强军的民族复兴之路。习近平主席发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强军号令,坚定了全军将士强军兴军的信念。邓世昌、郭永怀等英雄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的精神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他们以身许国的壮举令人敬仰,也激发起我们强烈的爱国热情和使命担当。

2020年是不平坦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病魔肆意横行之时,我们举全国之力,万众一心抗击疫情。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尽管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与险阻,但英雄们不朽的精神必将激励着我们在自己工作岗位上,铭于心、立于言、践于行。新形势需要新担当,新形势呼唤新作为。“十四五”规划的蓝图正在绘就,让我们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指引,履职尽责地发挥党外干部的作用,坚定一路同行的合作理念和不断有所作为的责任担当,发挥高校知识分子的作用,积极建言献策,为脱贫致富,决胜全面小康凝心聚力,为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而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马桂蓉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赵方方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最新发布

新闻排行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您是本站的第:64104994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