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脱贫攻坚在璧山

发布日期:2020年07月24日 09:47 点击次数:

“云雨连三峡,风尘接百蛮”,7月9日下午阴雨连绵,我初遇璧山。璧山因境内“山出白石,明润如璧”而得名,在五千年前就有先民劳动生息,这座小而美的城市既有历史的沉稳厚重,又有现代文明的蓬勃生气。未来两个月挂职锻炼的故事便从此开始书写。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方人,临行前父母还在担心我会适应不了水土,但在踏入重庆的一瞬间,却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涌上心头。拖着行李箱,跳上大巴车,便来到了主城区几十公里外的璧山区。接下来的两天恰逢周末,组织部带此次来璧团队参观了市内的著名景点并分配了人才公寓。值得一提的是,人才公寓地处轻轨站周边,交通便利,公寓内一室一厅,宽敞明亮,各类电器家具一应俱全,从此璧山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决心便可见一斑。周六下午区委安排了欢迎会和接收单位对接会,我们的暑期实习由此开始。

我被分配到璧山区丁家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丁家街道是璧山第二大辖区,常驻人口4.2万余人,因此城市管理办公室的工作小到垃圾分类,大到道路养护、违建拆除,十分琐碎。一开始,我的心中有一种隐隐的抵触,不明白组织将我分配到城管办公室为何意,可在两天的工作后我才发现,这里才是能真正走进群众、走进基层、学习进步的地方。初入办公室,同事们对我的身份颇为好奇,热情地招呼着我,办公室魏主任操着生硬的川普对我说道:“小陶啊,我们这里可是又苦又累,你可要做好心理准备哦。”果不其然,接下来我便遇到一连串困难,首先便是语言不通的问题,来办公室办事的群众多是农民,只会川渝地区的方言,有时说得快了,我如听天书。再是身体问题,7月的重庆就像一座大火炉,每日下乡加上连日吃辣,整个人精神仄仄。好在一起工作的同事细心地发现了我的困难,不仅会给我翻译来访办事群众的方言,还嘱咐食堂为我们准备了解暑消夏的绿豆汤,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组织的关怀。

每日最为有趣的工作便是下乡走访。作为我们党的“传家宝”,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工作方法,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广大党员就要深入基层,了解群众、学习群众、服务群众。在科室魏主任的带领下,我来到了主任对口帮扶的贫困户老白家中。老白家是几间连通的瓦房,卧室厨房和牲畜栏圈相连。魏主任一进屋,便查看了冰箱和卧室。原来,在“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的基础上,丁家街道进一步提升了工作要求,要求确保贫困户家中冰箱有蛋有肉,卧室不漏风不漏雨。魏主任告诉我,随着党中央提出的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深入,老白的生活水平已经明显提高。2018年,街道拿出5000元危房修缮资金,帮老白加固了房屋,同时又为其购置了20只鸡仔和一千多元的饲料,通过产业脱贫的方式帮助老白摆脱贫困。魏主任今天前来一是看看老白一家的生活情况,二是为机关食堂收购老白家的鸡。最终,我们以20元/斤的价格买走老白20只鸡,共计96斤,老白获得了近2000元的收入,脸上笑开了花。我们在院子中帮老白一起杀鸡拔毛,老白一边忙活着,一边念叨着感谢党,感谢习近平总书记,感谢政府。看着老白脸上的笑容,我仿佛明白了党中央提出的脱贫攻坚战的意义所在。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中华民族摆脱贫困的千年愿景即将梦圆。越是吃劲的时候,越要一鼓作气,乘势而上。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脱贫攻坚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我们积极投身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频道不换,靶心不散,必能迎来新的历史性跨越。


【供稿单位:外语学院    作者:陶俊平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赵雨晴 谢婷婷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