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我们山东大学国际治经济关系学院1995级毕业20周年的同学会在济南举行,我有幸参与此聚会,感慨良多,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是浙江宁波人,之前对山东的了解大多来自书本,那里是孔孟之乡,有梁山好汉,有铁道游击队,还有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温暖而闲静。当年,我们95级就招了两个浙江学生,一个是我,还有一个来自台州。刚来济南,就被大明湖、千佛山所吸引,而山东人的热情好客更加让我感动。第一次集体包饺子、第一次去黄河洛口大桥、第一次结伴骑车去春游……20多年过去了,这些点滴往事其实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在某个特定的时候突然自己跳出来,让我仿佛又回到那个青涩的时代。
这里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虽然我是南方人,但是长得高高胖胖还有点黑。我们班当时有个蒙古留学生,一开始,同学们把我当成了那个留学生。而那个正宗的蒙古留学生倒是长得白白嫩嫩。
毕业20年,我一直在家乡宁波从事新闻媒体工作,虽然因为工作原因来过几次济南,但是每次都是匆匆而过,并无过多停留。而很多老同学也是20年未曾谋面。本来我想着,20年没有见面了,再次相见会不会有些许陌生、些许拘谨,但是当我一看到那些熟悉的面容,他们的名字就自动地从嘴巴里跳出来,我们热情地握手、拥抱,仿佛从来未曾分开一样,似乎大家只是去吃了一顿饭,跑了一次操,然后又回到教室,安静地上课。
我记得当年国政学院的教室就是教堂风格的,充满了异域风情,让我们的学习生活也变得有那么一点国际化的味道。虽然,现在国政学院已经改名,而且也不在老校的位置了。但是当我再次踏上那条熟悉的道路,看到那片小树林的时候,多少往事瞬间涌上心头。当年摇摇晃晃的铁皮小桥早就改造成了坚固美观的水泥桥,而当年看起来还有点浑浊的小溪也早就拓宽,但是匆匆的流水啊,带不走的是我们青春的记忆。
在老同学的安排下,我们还有幸参观了当年的食堂和宿舍。虽然宿舍楼和食堂外表重新粉刷,但是总体格局没有变化。当年在食堂里,我第一次品尝了正宗的山东馒头、特色的煎饼和鲁菜;小食堂阿姨打肉的勺子一颠,我的心就痛;而人头攒动的集体澡堂,也让我见识了集体生活狂野而性感的一面。我还到了当时的宿舍327的门前,拍照留念。虽然不知道里面住的是什么同学,但是我相信,若干年后,他们一样会非常怀念这段美好的大学生活。20年过去了,我发现甚至那把有点古老的挂锁也没有改变。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和当年的我们一样,为了逃避早上的跑操,故意叫人在外面反锁。当年的那些小伎俩,现在回想起来也是一种可爱的回忆。
在当年上课的教室里,我们回忆过往,展望未来,大家都真情流露,说起这些年自己的经历,很多人都流泪了。我感觉,人到中年,过了40岁都应该不惑了。但是其实,我更加希望同学们不管从事什么工作,身处何方,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其实,从进入老校的那一刻起,每一寸土地、每一片树叶、每一块地砖,仿佛都在诉说那些过往的岁月。我甚至觉得,这20年我好像从来没有离开过这里,那种回家的感觉真好。青春啊,其实一直都没有离开过。我在山大度过了人生最美的四年,而这些美好的记忆将一直陪伴我度过今后的日子,我,作为一个山大学子,必将以此为荣!也希望同学们万事顺遂,让我们期待更多的相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