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日记头条 > 正文

教师

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年会参会教师 庞娜娜

庞娜娜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22日 20:47 点击次数:

五月的济南,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学院工作也因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025年年会变得格外繁忙。作为院长助理,我第一次统筹举办这样一个国家级会议,感到“压力山大”,也终于不辱使命,亲历见证了大会的顺利召开。

回想长达2个多月的会议准备,从大会一号通知的草拟和发布,到三号通知及会务手册的敲定;从确定专家学者名单及行程安排,到协调志愿者一一对接;从千头万绪的会务任务,到宣传摄影、礼宾引导、场内工作等各组的协同合作;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的温柔照耀,到朦胧夜色给天空织上一层外衣,学院上下做了周到细致的筹备工作。

大会期间,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也积极聆听学习,珍惜和每一位专家学者交流学习的机会。大会的主题是新时代高端翻译人才的使命与责任,而这次会议也让高校教师看到了翻译人才培养的多种可能性。

开幕式上,任书记在视频致辞中提到,学校逐步形成了“一校三地四语种六方向”的翻译硕士培养格局,还特别强调了人工智能在典籍翻译中的作用。我深有感触,现在教翻译,光懂语言不够,还得懂技术、懂文化,甚至懂哲学。尤其是儒家经典翻译,既要精准传达思想,也要以国际友人能够理解的方式呈现。“形神”兼备,才能不断扩大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走出去”。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教指委主任委员于涛强调,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坚持服务大局、坚持创新引领、强化技术赋能、强化系统集成。上海外国语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姜锋教授在主旨报告中提到,翻译教育要立足国家战略,主动拥抱技术变革,以系统思维重构人才培养体系。我十分认同。翻译教育必须将国家战略需求融入课程设计,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政治敏锐度和国际传播意识。同时,青年教师应主动适应AI时代的技术变革,结合科研与教学实践,为国家培养更多能讲好中国故事的复合型人才。

从开幕致辞、主旨报告,到培养联盟成立、儒家经典外译传播中心揭牌,我在回顾与展望中感受到了翻译界学者专家对翻译人才培养的信心与底气。面对翻译教育日新月异的变革浪潮,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和文化传播的时代使命,新时代翻译教育工作者当将今日所学所思融会贯通,培养出真正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端翻译人才。这份沉甸甸的责任,让我倍感使命光荣而任重道远。

精心筹备大会的这段时间,学院所有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并肩作战,充分展现了师生风采与活力。我也在此骄傲地说一声“魅力外院,精彩无限”,为学院真诚点赞!


【供稿单位:外语学院    作者:教师 庞娜娜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谢婷婷 王雨馨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版权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