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日记头条 > 正文

教师

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青年教师 高东兴

高东兴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20日 19:08 点击次数:

夏日微风中,我有幸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代表,随学院赴威海南海新区,参加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综合改革专家论证会。会议地点设在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阳光洒满初夏的海岸,空气中也仿佛多了一分期待感与使命感。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能近距离参与这场学院未来发展大计的论证会议,我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目标与方向。

会议由学院党委王福安书记主持,到场的专家学者和校内领导有熟悉的身影,也有新结识的面孔。我真切感受到此次会议凝聚了多方智慧与力量,学院的每一次前行都不仅仅是局部突破,更是面向全局的系统谋划。

校区夏利东副校长在开场致辞中,用温暖而有力的语言回顾了学校近年来的改革方向,并对学院的探索实践给予肯定与期许。刘战强副校长作了详细的学院情况汇报,内容涵盖体制机制、人才培养、人才强院与学术兴院战略等关键维度。我在心中追问:在这样的背景下,青年教师如何找准自己的立足点?在纸上记录这些发展构想的同时,我也反复琢磨,作为青年教师,我愿在这张宏大的蓝图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辛勤耕耘。

在专家论证环节,诸多建设性意见不绝于耳。我一边记录,一边思考如何将这些真知灼见融入自己的科研与教学之中。有专家提出要前瞻性打造重要学科平台,有的建议从知识体系出发系统梳理基础框架,也有专家强调课程建设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意义。这些观点让我联想到自己日常工作中的一些难点,也提醒我将来在课程设计与科研方向上,要跳出“术”的局限,回归“道”的统筹。

会议结束时,已是傍晚。夕阳斜洒在南海新区的楼宇与林木之间,晚霞层层铺展,如同学院改革的愿景,绚烂又充满希望。这一年,恰逢威海校区建校41周年,作为亲历者与见证者,我感受到一种悄然流转的荣光,也更加坚定要在新征程中贡献绵薄之力。

返程车上,夜色悄然落下,但我的思绪却未归于平静。成长不在一蹴而就,而在一次次参与中沉淀积累。我愿在山大这片热土上,静水深流,追光而行。


【供稿单位:机电学院    作者:青年教师 高东兴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谢婷婷 马艺荣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版权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