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日记头条 > 正文

辅导员

政管学院辅导员 王之夏

王之夏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27日 20:33 点击次数:

清脆的敲门声叩开了春日的午后,几位学生邀请我一同录制形势与政策课展示活动的比赛视频,我为她们选择了“教育强国”这个专题。窗外的玉兰树正抖落一身清冽芬芳,看着学生们努力备赛的身影,我的思绪回到了一周前。作为一名在思政教育一线的辅导员,这是我第二次参加学生工作队伍教学技能大赛,这次比赛恰似一柄锋利的手术刀,剖开了我惯常工作模式中的思维惰性。

回想比赛前三天,电脑屏幕上《形势与政策: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的教案文档已经更新到第六版,鼠标悬停在“保存”键上,我想起去年参赛时评委老师对我说的话:“思政课教学不是理论宣讲,要让学生入脑入心。”于是我删掉精心准备的“教育强国指数模型图”,换上了山大学子在支教过程中用抖音记录的乡村教育点点滴滴。

大大小小的比赛参加过不少,但一校三地优秀的学工人汇聚于此,在讲课过程中难免还是很紧张。我钦佩那些“松弛感”满满、能够娓娓道来的老师;也羡慕那些能够将金句信手拈来的老师。每一次参赛,都是一种成长和历练。

比赛之后,复盘整个过程,让我有了更深的思考:或许重要的从来不是比赛结果,而是在准备过程中的提升和在课堂中能够完美表达的状态。我也悟到了两件事:一是所谓“8分钟精彩课堂”,其实背后是8天的自我推翻与重建。思政课的备课需要细细咀嚼,通过时间发酵,才能让学生感受到醇香。二是要坚持创新,“热爱是主观能动地渴望‘我想做什么’,而不是被动施加的‘你应该做什么’”,这是我在解读教育强国“思政引领力”时讲到的一句话。在备课与授课中,我体会到真正的思政引领不应是单向灌输,而是应当以灵魂触动灵魂的双向奔赴。最打动人心的教学创新,往往藏在被忽略的校史褶皱里;最生动鲜活的例子,或许就在你我身边。同时也有一个细节需要反思:思政课的表达要严谨、全面,对每一句话要负责任。课上,我对于有些观点的阐述并不完整,也没有教出层次感,是遗憾,也是警醒。

感谢学工部和学院给予的比赛机会,也感谢在比赛前后给我支持和鼓励的各位老师和同学。很快又是形势与政策课,我想要告诉学生们,建设教育强国的路上,没有单向的授课者与受教者,只有无数提灯人组成的光的河流,彼此照亮,永恒奔涌。 


【供稿单位:政管学院    作者:辅导员 王之夏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谢婷婷 王雨馨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版权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