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日记头条 > 正文

教职工

新聘管理人员培训参加者 朱彬彬

朱彬彬

发布日期:2023年02月27日 20:27 点击次数:

记得2022年9月24日,王学典教授以“阅读创造未来”的主题讲座,开启了人事部组织的学校2022年新聘管理人员初阶阶段的培训旅途;2023年2月26日,伴着吕玉华教授“读苏轼时我们在读什么”的倾情分享,我们进阶阶段的课程顺利落幕。

从如火如荼的初阶培训到满怀热忱的再出发,在每一场丰富生动、酣畅淋漓的课程讲授中,老师们或是推荐,或是引用,话语中总是不乏“书”的身影。这让我感受到,学习是不变的追求,读书则是永恒的主题。

当读书时,我们在读什么?

读书的千般面孔、万种模样,皆由读者描绘。想要见本我时,它是观形镜;想要登高山时,它是攀云梯;想要寻万物时,它便是无垠的广阔天地。

正如在新聘管理人员初阶培训中,王学典教授谈“全民阅读、创造未来”时,说到它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求知探索;管理学院孟庆春书记论“师德师风、立德树人”时,谈到它是“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修养熏陶;纪委梅强副书记教“教育政策、公文写作”时,总结它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沉淀积累。

又如在新聘管理人员进阶培训中,新一代半导体材料研究院王焕杨副院长提到修炼设计与表达、信息办郭晓东常务副主任谈及提升信息化素养时说,读专业书都是不可缺少的路径与方法;胶济铁路博物馆陈宇舟副馆长在研究博物馆精神与铁路文化时说,读史书资料成为梳理民族心理和主流意识的线索与支撑;吕玉华教授在分享苏东坡传时说,读书则是传承文化的桥梁、开阔视野的眼睛、涵养品格的初心。

我们为什么读书?

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是让文字丈量脚步到达不了的地方,让我们拥有更高的认识,看见更远的天地。不读书,去过再多的博物馆,也无法窥探物件背后的文明与精神;不读书,用过再多的模板工具,也无法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与方法;不读书,听过再多的名人传记,也无法领略其“最深于性命自得之际”的豁达与睿智。也因此,王焕杨副院长勉励大家“用长远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一生,珍惜属于自己的每一段经历”。

唯有读书方宁静。读书是为了坚定理想信念,涵育优秀品格,实现人生价值。吕玉华教授提到贾谊“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据此劝诫青年人,要注重在“量”与“识”上下功夫。青年人不缺鸿鹄志,也不乏八斗才,但“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的品质需要在沉淀学习、静心读书、积累酝酿中不断升华。在读书中不断涵养“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无畏品格,才更能将“不负韶华,不负时代”的伟大情怀,将“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的远大信念牢记于心、实践于行。

读完苏东坡后,我们如何读书?

当我们在读苏轼的时候,我们读的是他政治立场的不偏不倚。他爱国爱民,无论官至九卿,还是贬至荒芜,始终心怀百姓。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以不折不扣的人民立场去读书,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学习、强化立德树人的业务政策学习。

当我们在读苏轼的时候,我们读的是他人生态度的乐观旷达。他不以外在环境的改变而动摇内心,不将自己局限在任何一种身份里。作为管理人员,我们也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读书,尝试理解多元的观点,体会多维的角度,才能在工作中发现更多的方式方法。

当我们在读苏轼的时候,我们读的是他艺术成就的超迈古今。他诗词文样样精通,同时热爱登高望远;他研究瑜伽修行,更擅长烹饪美食。作为山大人,我们要以“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校训精神去读书,既学习传统文化,也学习最新理论;既学习岗位知识,也拓宽认知边界。

两天的培训时光稍纵即逝,但学习的路途永不止步。相信我们会在未来在好读书、读好书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将所读所学所思用于工作、用于实践。期待着2022年新聘管理人员升阶阶段的读书、交流与提升。


【供稿单位:新一代半导体材料研究院    作者:工作人员 朱彬彬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何语轩 谢婷婷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