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日记头条 > 正文

校友

【百廿校庆作品征集】齐鲁交通学院校友 王福海

王福海

发布日期:2021年10月01日 21:23 点击次数:

青春是最好的年华。30多年前,刚入学的我们还没有准备好如何享受这美好时光,青春就像搭乘上单程列车在春夏秋冬蒙太奇变幻中慢慢流逝了。然而短暂的校园生活让曾经懵懂的我们突然变得理智、变得成熟、变得现实,仿佛穿越时空,重新审视自己。

八零后与九零后的学生很难想象没有网络、没有手机的时代是什么样子。那时候,我们接受新知识只有三种基本途径——图书馆、纸媒和收音机。偶尔放松一下,便是到现在泉城广场所处的位置——当时的济南剧院去看一场电影或录像。夏秋季节的傍晚,千佛山校区北门是我们经常去的地方,如果生活费还有结余的话,就买上几串羊肉串。有一次和同学到黄河滩野餐,面向滚滚黄河东逝水沐风而立,大有指点江山舍我其谁的感觉。我们当时的宿舍在经十路以北,专业课则在千佛山脚下的水利楼。每逢下课的时候,校门口经十路的车流就被蜂拥而至的学生截断,场面甚是壮观。后来,为了学生的安全以及交通畅通,学校建了地下通道,从此,这个经典的场面就成为永恒的记忆了。

当年物质的匮乏,并未阻止我们对求知的渴望,我们是新创办的专业第一届学生,因此,老师们把全部的精力倾注到了新专业的教学和建设中,带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翱翔、在实践的高山上攀登。我们最大的骄傲,就是老师们带领着我们练就了一身学习的本领和技能,培养了我们扎实、坚毅、不怕吃苦的过硬品格,这也是我们这一代山大人能够受惠一生的资本。我们的专业是公路桥梁,所以野外实习的机会特别多,东明黄河大桥、烟台蓬莱、济南103国道、滨州、北京……去的地方还真不少。有的是去参观工地,有的则是测量地形图,还有的是搞初步设计,那个时候测量仪器没有现在的智能化,没有GPS,没有CAD,都是靠钢尺、花杆、丁字尺、计算器一点点计算出来的。

从入校到现在,已经三十多年了,当年的我们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带着求知的渴望,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走进了母校的大门。在这里,开始了人生的新旅程,度过了一段最难忘、最幸福的美好时光。在这里,我们获得了立身的真知,掌握了搏击的本领,放飞了收获的希望;在这里,我们感受了肩负的重任,锻造了不屈的人格,汲取了前进的力量;在这里,我们夯实了昨天的根基,实现了当初的梦想,开始成就更大的辉煌。所以,离开母校多年,尽管我们的年龄在变、岗位在变,但我们对母校的关注始终没有改变,对母校的情怀和感恩始终没有改变。

整合后的山东大学给我们工科出身的一代人注入了人文气息,虽已毕业多年,但仍感融合在山大的人文环境里。今年是山大120周年校庆。120年岁月峥嵘,120年春华秋实,120年风雨兼程,如今的校园面貌今非昔比,办学环境日益优化,办学规模逐年扩大,专业特色鲜明,办学理念创新,学科结构合理,校园文化厚重,我们对有幸成为母校的学子感到非常骄傲与自豪。

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和所有校友们一样,继续发扬母校的传统,坚持母校的校训,弘扬母校的精神,用更加勤奋的工作,更加突出的表现和更加优异的成绩,为母校增辉添彩。同时,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关注母校的建设,支持母校的发展,用我们共同的行动和集体的力量回报恩师的哺育,回报母校的滋养。

对济南三十年前的记忆更像老舍所描述的那样: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编者注:王福海,山东大学(原山东工业大学)1988级公路专业校友,现为山东高速集团创新研究院院长)

注:本文为“百廿校庆作品征集”活动来稿。


【供稿单位:齐鲁交通学院    作者:1988级校友 王福海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周倩倩 蒋晓涵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