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日记头条 > 正文

学生

莱芜战役纪念馆参观者 卢凤

卢凤

发布日期:2020年12月13日 11:35 点击次数:

2020的上半年,由于疫情的缘故,没有机会参与到线下的党建活动中去;所以,对于这次参观莱芜战役纪念馆的党建活动,我早早地就怀满着期待。来自南方的我对北方的冬天仍然有莫名的敬畏,一得知要外出参观,就下意识地“打探”了气温,看到天气预报上赫然挂着得“-11℃”,我打了个哆嗦,厚厚的棉衣和冬帽即刻就安排上了。

早上七点三十不到,大家已经在校区南门口汇集了。清冷的冬晨,阳光一点点穿过云层和雾霭,把我们活力的身影投射在石阶上。一路听导游介绍和分享、和周围同学说说笑笑、偶尔闭目放空、也不时安静地看窗外呼呼路过的冬景,不长的车程,却有饱满的充实。

终于在暖阳温柔覆盖地面的时候,我们抵达了莱芜战役纪念馆。寒风里我们发丝凌乱,但即使没有指挥,我们也依然有序入场。无论在哪里,我们都保持着党员的素质和风度。莱芜战役纪念馆的外观宏大而肃穆,红旗飘扬在门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几个红字赫然立在我们眼前。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国家公祭日,我们以参观的形式缅怀历史和抗战先烈、战士,重温抗战之旅,亦沉重、亦感恩。进入到战役纪念馆内,我首先为侧壁的石画而震撼——战事书信,书写着厚重历史的事迹,一字一句,都是我们历史英豪为国家未来而奋斗的决心与勇气。从华东军区战斗序列,“鲁南会战”;从“南征北战”到青石关伏击战;从吐丝口攻坚战到城关外围争夺战……每一幕图景都是“誓与阵地共存亡,前赴后继不退却”的真实写照。前线将士挥洒热血,战场背后百姓“最后一粒米做军粮,最后一尺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做战士”,谱写着不为人知的支前壮歌。一路走来,无数故事在我们心底扎根。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解战争,是为了珍爱和平;缅怀过去,是为了开创未来。

从莱芜战役纪念馆出来,我们惊喜地与2020的初雪不期而遇。雪花漫天,冷冽而温柔;我的心亦是,沉重中有奋斗的热血汹涌。我们又参观了鲁中抗日战争展览馆和山东小三线纪念馆。在抗战纪念馆,我们从四个展厅依次走过,英雄事迹、战场遗物、纪念书画、历史复刻纪念物等以更宏大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一段沉重的历史、一段艰苦的旅程;在小三线纪念馆,我们随着导游姐姐的讲解,回到上世纪六十年代,看到大三线军工筹备与小三线生产建设齐头并进为社会主义今日打下的坚实基础,感怀共和国奋斗者的坚韧与无私。

我们缅怀历史,时间悄悄流走,同样举着党旗、院幅合影之后,我们就趁着暮色还未降临踏上了归程。车窗外,小雪依然在飘荡以后飘落,似乎在与我们道别。这一场初雪,有些惊喜,也承载着我们独特的记忆。窗外,在柳絮起风般雪花以外,是拔地而起的高楼和大厦,或许五十年前是重工业基地,或许八十年前是硝烟战地……今日已经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家园。变迁,巨大而伟大。窗内,我们新时代的青年虽未未挨过战争摧残,也未经历过初期生产的艰苦,但肩负着中国梦的使命和担当,时时刻刻铭记着历史;我们,心中怀着真挚的感恩与赤诚的忠心,暗暗许下要为饱受磨难的祖国谋富强的决心与抱负。


【供稿单位:外语学院    作者:2018级本科生 卢凤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范心怡 谢婷婷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