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日记头条 > 正文

学生

乡村支教志愿者 朱灏雅

朱灏雅

发布日期:2020年06月30日 08:18 点击次数:

快要离开这个地方了——在我写完最后一个粉笔字,接过小组长递过来的每一沓生字本之后。扫视一遍教室,四十五双晶亮亮的眼睛像清晨草叶上的露珠,闪烁着晶莹剔透的光芒。迈出教室前,我不忘叮嘱:“好好读书。”

妈妈是一名教师,已在一座乡村小学执教二十六年。小学所在的地方,不仅是我的老家,也是我童年成长的地方。围墙外就是田间地头,我们在那里数过云卷、看过晚霞。一晃眼,我长大了,校园里的学生却还那么小。

疫情好转后,小学也着手复课,沉默了一个冬春的校园开始有了人烟。旁观之余,我想,可不可以把我在城里的见闻带给孩子们,借他们一副想象的翅膀呢?

试着与学校沟通,我获得准许,开辟一个“第二课堂”,按照小学实际开设科目和自己专业特长,规划“趣味语文”“趣味数学”两门课程。趣味第一,引导第一。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去年在这里带过一节课,乡村地区教育的局限让我记忆犹新。除考试科目外的课程较少,内容老化,形式单一;缺少音美教室、阅读室、实验室等功能教室,即使有也很难日常开放使用;缺少交流,优质教师容易流失……这些与乡村地区的大环境、大条件分不开,需要国家、社会和个人通力协作。作为个人,我们的能力和影响有限;但同样,作为个人,我们能做的事情最具体,我们的工作影响最直接!

作为支教志愿者,我们可以为农村孩子们更多地拓展课程以外的内容,走下讲台和孩子们聊聊,用游戏互动,让孩子们知道如何表达自己。一旦他们有合适的机会飞向更广阔的天空,鼓励他们充满自信。

乡村条件艰苦,比起城里,这话的确不假。从饭菜、餐桌限量的食堂,到狭小、漏雨的宿舍,晚上洗漱完,乘凉赶蚊子,可以随时向左邻右舍的老师请教。亲身所历,亲眼所见,让我极珍惜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也让我更敬佩妈妈,一位坚守在乡村岗位的老师。

课余走在校园里,木槿开了尚未谢,两棵树一左一右,像一扇华门,孩童钻之觉乐,我望之亦乐。槿花,古书作“蕣”,因其华荣而时瞬。人的生命少说也有几十年跨度,随着科技进步,寿命会越来越长。我们更要好好思考,活出比槿花姿态更优美、更丰富的一生吧!

孩子们,真的要好好读书啊。要精读你生命中遇见的每一本好书。知识改变命运,这个筹码,对所有人都是可用的。

身后,琅琅书声溢出窗外,槿花摇动。


【供稿单位:外语学院    作者:2019级本科生 朱灏雅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冯加香 王莉莉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