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日记头条 > 正文

教职工

文学院院长 杜泽逊

杜泽逊

发布日期:2020年04月08日 10:00 点击次数:

近一阶段,学校组织讨论“强院兴校”战略,郭新立书记主持多场视频讨论会,我也作了深入思考。

我非常赞成“强院兴校”这个战略安排。我理解,兴校相当于建设一流大学,强院相当于建设一流学科,所以“强院兴校”和《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双一流”建设是一致的。那么怎样强院?我理解强院的抓手是学科建设,而学科建设的核心是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除了培育人才、引进人才之外,还有一个课题,就是凝练队伍、凝练学术方向。

在人文学科,在中外历史上,都比较强调出思想。出思想当然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任务。但是在学术界有一种说法,那就是大多数思想是由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建立的。这就对人文学科组织团队带来了理论和方法上的不确定性。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另一面,历史上的学派也不少,著名的儒家学派,虽然是孔子创立了这个学派,但在历史上,却诞生了孔门十哲、七十二达人,还诞生了董仲舒、朱熹、王阳明这样的儒家学派的巨匠。清朝有个乾嘉学派,民国期间有“章黄学派”和“古史辨派”,对20世纪的人文学科影响巨大,所以组织团队也是有历史根据的。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在今天人文学科面临的新情况,国际化、信息化。在新形势下,由一个团队建构新的思想体系的可能性显然加大了。我们山东大学人文学科有“文史见长”的说法,在古代文学学科有“冯陆高萧”四位大师级学者,这样的描述也是群体性的,而非个体性的。所以对凝练团队,我们要从思想上突破传统思维模式,解放思想。就山东大学中文学科来说,它是一个A类学科,大概排名第五,我们怎样做大做强呢?我认为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凝练团队是胜出的唯一出路。

最近,学校制订了一个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团队的文件,我觉得对文科很重要。我们理解,这个创新团队,不能从二级学科考虑,中文学科的二级学科有八个,所以团队要破一破二级学科这个界线。同时,山大的中文学科力量不仅仅在文学院,文学院有个文艺美学基地,文学院之外,研究中国文学的力量还存在于儒学高等研究院、国际教育学院、威海校区文化传播学院、青岛校区人文社科研究院。因此,学院这个层面也要稍微动一动。

我们做了一个功课,把中文学科研究文学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做一些实实在在的研究,把从商朝的甲骨文直到当代2020年,这三千年的中国文学的传统,进行系统的梳理,来回答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一个命题,那就是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的活水源头;我们从文学的角度回答国家的这个命题。

我们研究中国文化存在两个节点,一个是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这个节点的标志是反帝反封建。五四以后的文化叫新文化,那么五四以前的就是旧文化。第二个节点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推翻了三座大山,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如何打通这些环节,打通中国文化从盘古开天到新时代文化这个血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这个从理论上已明确的结论,落实到具体的研究中。我们负责落实这个打通三千年中华文学传统血脉的任务。我们已初步组织了一校三地的团队,准备集体写一部大书,叫《中华三千年文学通史》。我们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写作任务,再用三年开展更深入的专题研究,希望经过五年建设期,我们这支中国文学研究团队的前沿地位能巩固下来。相信这对打造山大学派,可以构成一个分枝,很有意义。希望这个团队提升计划能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兄弟单位的大力合作。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院长 杜泽逊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谢婷婷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