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日记头条 > 正文

教职工

空间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 陈耀

陈耀

发布日期:2020年03月11日 09:53 点击次数:

今日,我所在的“强院兴校”培训班开始了第一轮小组研讨,在线交流学习。结合年前在上海交大参加“院为实体”改革发展经验培训班的经历,总结一下我个人的部分心得体会。

这是一场规模宏大的大学习大思考大讨论,始自前年学校召开的第十四次党代会。会后,学校发布了强院兴校“121”发展路径,即一个聚焦:学术竞争力提升,两大做强:做强学科、做强学院,同时发挥出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方可图谋“强院兴校”。

通过这几轮学习,我对上述表述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首先是何为“强”?对于高校、学院、学科而言,“强”之首要体现在其学术竞争力,故做强学科之关键当在于提升学科团队学术竞争力,做强的表现也在于学术竞争力的提升。

学术竞争力的表现是什么?主要就是团队的科研创新能力、国家任务项目承接能力以及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故做强学院的前提和关键在于做强学科,而干事创业需要加强党的领导,只有发挥出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才能做到强院兴校。

如何加强学术竞争力、提高学科发展水平做强学科?现阶段,院系架构所代表的学科精细划分对创新发展形成的制约早已突显,单兵种作战的时代正在被画上句号。主要创新实体,均应谋划出学科交叉融合的方向,并将之作为提升学术竞争力的关键切入点。

所以,实现两个做强要践行以下基本路径:谋划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提升学术竞争力,将学科做强;学科强起来之后,或者在变强的过程之中,将反哺整个体系,使研究院所和学院都变强。故问题之核心与关键可大概归结为“学科交叉融合”!

那么,谁与谁交叉、谁与谁融合?如何交叉?交叉的目的是什么?这些都是需要深入思考、谋划规划、决策以及如何实施的关键问题。

学校办学的基本单元是学院,支撑学院发展、体现学校竞争力的是学科,但是二者并不等同!一个学院可包含多个学科,一个拟建的学科或创新体系可以贯穿多个学院。故做强学院,一方面需要强化内部学科整合步向大平台、大团队,另一方面也需充分规避由于学院强化而产生的阻碍跨学院学科交叉的可能弊端。

应如何推动学科整合与交叉融合?

学科整合与交叉融合需要在项目牵引和任务带动下、在共同创新和发展目标引领下,需要决策者能洞察国家战略需求、科技社会发展大势,提前谋划布局、整合资源并知人善任,辅以体制机制和资源配置的保障,方可能成功!

体制机制保障就是要从制度和措施上有效保障交叉融合的顺利开展、使老师们乐于参与、乐于交叉;要有合适的政策引导,鼓励交叉、营造起交叉的氛围环境平台。如评价机制方面的改革,包括如何以此推动交叉融合、跨学院成果共享、不同类型岗位和人员的分类评价,从而使得交叉团队能顺利吸纳所需要的各类成员如支撑和工程技术队伍等;要设计出多学科资源和成果的共享、共同发展和双赢的规则等,为学科交叉融合提供好的平台和制度保障。

项目牵引与任务带动大概是一个意思,就是交叉各方要达成一致的奋斗目标,要在相对充足的项目经费支撑下、共同的任务带动下才能实现内在交叉融合!没有项目牵引、任务带动的学科交叉是缺乏内生动力的,往往会浮于表面、流于肤浅而很难达到较深层次。

在体制机制保障和措施刺激、项目牵引任务带动下,交叉各方会自然成团、形成研发合力,相关的实验室平台团队建设乃至研究生的培养都会交织融合在一起,经过一期或几期建设,由此形成的体系就可以构成一个新的学科;这个过程便是学科建设的一种重要形式!有效的交叉融合可以解决学科“小散弱”问题,从而促进大平台大团队的逐步形成

“做强”是一个奋斗的过程,需充分遵照学科发展规律,要把着眼点放在如何提升学术竞争力及做强学科上,把是否利于学术竞争力提升和学科发展作为改革和行事的首要准则;要通过学科的发展反哺学院的发展,要能鼓励和推动跨学院、跨校区的交叉融合,如此才能找到突破口和实施路径,实现“强院兴校”!


【供稿单位:空间科学研究院    作者:执行院长 陈耀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魏芳雨 谢婷婷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