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日记头条 > 正文

学生

“范曾日”活动参加者 司展硕

司展硕

发布日期:2019年10月27日 09:32 点击次数:

今天是山东大学第七年的“范曾日”活动。已经步入耄耋之年的范曾先生又一次专程来到学校,以“中国画纵横谈”为主题,为山大师生传道受业,答疑解惑。我作为工作人员有幸聆听了这次报告,近距离感受先生的大家风范。

“中国画是哲学的、诗性的、书法的。”范曾先生以哲学和诗引我们走入中国画的世界。他讲述了黑格尔的哲学理论以及黑格尔对于中国语言的理解,由此来突出中国语言的独特和魅力所在。而后,范曾先生为我们讲述了“诗的王国”。他认为:“中国诗歌语言之所从来,它来自天地之大美,来源于宇宙本体之根本规律。”

我也曾因为学校要求背过些许诗篇,但却从未去了解过诗歌的语言,也从未走进诗歌感受诗之魅力,更遑论去思考“中国诗歌语言之所从来”的问题。我只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诗歌更是中华文化之精髓,但却从未想过应如何深入了解它。我平日总因中国语言的魅力而骄傲自豪,却从未走入其中去探索我因何而自豪。今日听了范曾先生的一席话,我心中倍感惭愧。

从诗的王国中走出来,我们又回到了中国画与中国古典哲学的话题中。范曾先生提到,中国画所依循的哲学智慧,就如郑板桥先生曾在画竹时说过的一句话:“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这种主观交融的境界,是经历了“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的于天地精神往还的的过程。他还提到,中国画的发展深受中国古典哲学的影响,它不是无源之水,不是无本之木,中国画所依循的哲学智慧圆融无漏。

主题报告的最后,范曾先生以苏东坡曾盛赞王维之诗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为例,说明诗、画本一体。他认为书法是中国画的骨植所在,躯体无骨则不立;并以“以诗为魂,以书为骨”的八字箴言,总结了本次主题活动的总体命题:中国诗、书、画的精神归于中国哲学的神髓;中国画是哲学的、诗性的、书法的。

整场报告听下来,如同晋人顾恺之吃甘蔗之说,从蔗尾吃到蔗头,渐入佳境。我虽然不懂国画、国学,却也在范曾先生的侃侃而谈之下慢慢听得饶有兴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实在应该多少去了解一些,免得只知道埋头苦学,忘记了自己的根本。


【供稿单位:艺术学院    作者:2018级本科生 司展硕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宋尚谊 谢婷婷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