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山大人物(旧) > 正文

[登州学人]张心宏:登州文会馆故事的传播者

发布日期:2014年10月16日 15:56 点击次数:

 \

  [本站讯]近日,山东大学在中心校区举行了纪念登州文会馆15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热衷登州文会馆研究的山大外语80级校友、北京信诺传播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心宏特意赶来参加活动。期间,山东大学新闻网——山大视点网站记者采访了他。一见面,亲切健谈的张心宏即从背包中拿出数本《登州文会馆》的相关书籍,激动地向记者展示着书中关于登州文会馆的珍贵照片并动情地讲解起来。随后,他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向记者讲述了登州文会馆的一个又一个生动故事。

情感故事:虚心学习 深入研究

  “我是蓬莱(登州)人,又是山大外文系的毕业生。这次来聆听研讨会是抱着阅读者和欣赏者的姿态来的,希望兼收并蓄各家之言,更多地去学习。”张心宏微笑着说道。作为山东大学校友,张心宏时刻关注着山大的发展。作为业外人士,他对山东大学前身——登州文会馆的学习思考颇有心得。张心宏认为,山东大学举办纪念登州文会馆成立150周年系列活动意义重大,是对过去历史的回顾,也是对“中国现代第一所大学”的深入认识。对于登州文会馆的成立历史,张心宏生动地讲述:“一叶小船,历时6个月零21天,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狄考文博士带着自己的新婚妻子,渡过大西洋、绕过好望角、经过中国南海,台湾海峡,来到了登州。没有场地,他们便租了当地破旧的观音庙,办起了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的登州文会馆,这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情。”谈到狄考文,张心宏十分敬佩。他说,这位美国传教士曾经说过一句很有震撼力的话,那就是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帝国,我要去那里,生活在那里,死在那里,死后埋葬在那里。”随后,他来到中国,希望通过传教把学生们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在中国传教的45年中,狄考文只去过上海一次,回过美国四次,其余时间一直在登州专心办学传教。狄考文除了办学、教书、传道、参加社会活动外,还编写了《官话类编》一书,领导翻译了《圣经》,组建了齐鲁大学并立校训 “汝将识真理,真理将释尔。”(出自《圣经》约翰福音8章第32节)。张心宏还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狄考文在中国传教期间,有一个出生在杭州的名叫司徒雷登的青少年经常在暑假期间到他家里来度假。受其教育理念的影响,后来担任燕京大学校长的司徒雷登,把燕京大学的校训定为“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总之,登州文会馆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对中国教育作出了重大贡献。
  对于中国高等教育,张心宏觉得应该从登州文会馆那里汲取精华,学习经验。他说:“狄考文创办的登州文会馆,目的就是培养社会精英,使他们掌握扎实的真理,获得自由的理念,然后去服务社会、改善生活,而不是简单地汲取知识或单纯地做神职人员。”登州文会馆有着完备的课程设置和教材。它的教学模式具有前瞻性,课程设置包罗万象,与之后抗战时期成立的西南联大有异曲同工之妙。登州文会馆在当时是中国现代文明的发源地,它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不断向外辐射,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说到这里,张心宏颇有感触,他想到自己在山大读书时,吴富恒校长曾把当年在英美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等研究方面的领军人物请到山大,为研究生们和本科生作讲座。作为本科生的他也进行了研究学习,尽管当时对内容没有多深刻的认识,但这种开阔视野的学习让他印象深刻,受益匪浅,并对自身产生了重要影响。他说:“在大学中学到的东西,总有一天你会在社会上用到它。”在后来的工作中他运用“比较文学”中学到的方法进行了创意策划,巧妙地传播了著名投资银行高盛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的研究报告: BRIC(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四国经济比较研究,并促成了“金砖国家”这个词在中国的广泛使用,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强大影响,这种对所学知识的延展运用本身就是一个极其美好的故事。
  在情感的故事里,是张心宏对山大的时刻关注,是他对登州文会馆研究的孜孜以求,是他对大学文化的深刻见地。

情谊故事:文化交流 文明交汇

  “对于文化创意等领域来说,把外来东西加入原有传统之中,是传播的一种方法。”张心宏所在的信诺传播公司曾经做过“宝马中国之旅”的项目,将宝马的精品文化与中国本土的文化内涵结合是创意的结合点。同样地,150年前登州文会馆的成立,也是中西文明交汇的产物。一方面,狄考文来到中国,在分享他的生活技巧、知识、文化和文明的同时,也逐渐融入到当地的生活中。“其实传教士们学习中国文化的努力程度和精神是十分令人钦佩的。”他谈到,“在语言贡献上,《官话类编》是狄考文对登州语言学习研究的著作,也是其汉语教学的经典,可谓已达到《汉英词典》的级别,成为20世纪来华传教士学习汉语的必备之书,汉学家高本汉也对此书进行了解析和评价。”而由狄考文主持翻译的《圣经》和合本版本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中国人的语言习惯,为使其朗朗上口,其中对于“上帝”一词的表述就有1000多种,最后发现选择用“神”来表述更贴近中国社会。在登州文会馆的教学中,没有英语课程,更多的是中国古典文学、世界史以及《圣经》等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们打好国学基础,以适应本土生活、服务中国社会的需要。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教育远远超过宗教的层面,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和文明的交汇。同时,他还谈到,狄考文等美国传教士在中国建立学校或医院,也推动了中国现代文明的起步与发展。
  不论是狄考文,还是浦其维、亨利•卢斯父子以及司徒雷登等外国传教士,他们来到中国,在某种程度上带来了西方先进的文明,“他们可以算是‘国际战士’”张心宏说道。“狄考文每一次回美国除进行述职外,还将西方先进的发明创造带回中国,包括化学实验的教具、物理教具以及发电机、电灯等。这使登州成为中国第一个使用电灯的城市。烟台的苹果、梨、大花生、织花边、以及罐头,也都是西方的外来物。与此同时,对残疾人和妇女进行教育等先进理念更是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文明的融合与冲击一直是社会发展前进的动力,不同的文明碰撞,产生激烈的火花,也会产生不同凡响的生命力。
  在情感的故事里,是张心宏对中外文化交流的推崇,是他对登州文会馆辉煌的赞叹,是他对文明交汇的内心共鸣。

 情怀故事:情定会馆 多元传播

  “事件传播要面向全球公众,现在的传播并不仅仅满足于事件过程,而更重要的是事件背后的文化内容和诉求,特别讲究传播所产生的遗产和重要的take-away (带去)。”张心宏如是说,作为公关行业的领军人物,他掌握着传播领域极其深邃的认知。张心宏十分热衷于登州文会馆的研究,希望能够通过多元传播,多方面扩大登州文会馆的影响力。“只有你说了,大家才知道,就像只有向大家传播关于登州文会馆的知识,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在登州文会馆的向外传播上,张心宏讲述自己的想法。
  “在当前条件下,事件传播已经不仅仅是拉个横幅、喊个口号那么简单。它要求有更强的穿透力和文化色彩的东西、精神层面的东西来打动人心。”张心宏说道。那么回到登州文会馆的主体上,150周年历史的史实不会改变,我们要如何运用这个事件呢?针对登州文会馆的传播效果,张心宏说:“登州文会馆成立期间发生的事以及对中国文化、中外交流、中美友谊等在文化传播中的显著意义还没有做到让更多的人知道。应该把它放在一个传播背景下进行再传播。”
  登州文会馆作为山东大学开校建设和历史演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起源与发展的重要依据。对于这方面的传播体系建设,需要的是各种传播形式的配合。以前,有人否认登州文会馆的大学价值,张心宏说:“登州文会馆作为山东大学的前身,欧美也是认可的,college就是大学,它具备大学的教学体系。”对于这个正确的史实传播,张心宏说到,“应该有更多的纪录片,更多的文字,更多的图片,甚至包括电影、电视剧、戏剧、音乐等。这些形式会把登州文会馆的故事以及山东大学前世今生的辉煌历史得以传承。”通过传播,从另一个角度讲,可以把它当作中美友谊关系的见证。而在登州文会馆,狄考文首先充当了中美交流的使者。
  论及传播效果的实例,张心宏认为,“Ccommunication never sleeps”(传播无眠)。对于登州文会馆的宣传,他认为应该主动传播,抢占先机。对于大众传播,他提出一种新的理念――“你不去传播你想要传播的东西,别人就会替你传播错误的东西,以讹传讹。”登州文会馆在整个发展历程中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应该更多关注的。我们应对其进行多层次传播,而不仅仅局限于学术领域。
  在情怀的故事里,是张心宏对多元传播的理解,是他对登州文会馆影响的认同,是他对优秀文化传统进行再传播的认识。
 


【供稿单位:宣传部 新闻中心    作者:文/闫薇 图/张益凤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莉荔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